文章资讯
荣誉资质
|
|
刘传,原名刘永传。1916年1月16日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镇。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佛山市文联副主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刘传先祖迁居石湾时,恰逢石湾陶业全盛时期,祖辈父辈皆以制陶维持生计。刘传自幼体质孱弱,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但刘传对"之乎者也"兴味索然,转学三家私塾,所得甚微,却迷恋于听讲古、看粤剧、读公仔书,受到民间艺术耳濡目染的熏陶,12岁开始学习陶塑。1928年,因家境困窘,刘传入古玩行当学徒,后人陈奇记当长工,在备受煎熬的艰辛劳作中,刘传摄习了炼泥、配土、烧釉等整套的石湾陶瓷工艺技术,并以"窥师习艺"的方法,学习前辈名家潘玉书,钻研各名家的作品,且敢于创新、勇于拓展,初具粗犷、豪放的艺术雏形,塑造了"张飞"等成名作,在石湾艺坛崭露头角,是年二十挂零。刘传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饱含爱国主义深情,创作了一批富有高度民族性的传世杰作。如“铁拐李”、“钟馗”、“达摩”、“水浒”人物等。这些作品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表现了除暴安良、扶正却邪的民族精神,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不到而立之处的刘传成为石湾陶艺公认的一派宗师。青年时期已享负盛名,其作品曾在英国伦敦博览会上获得好评。抗日战争后,刘传的艺术生命步步迈向辉煌期。他度过了商业化的洋庄公仔危机,刻意创新,使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港澳专区和东南亚以至美、英、日诸国渐享盛誉。“芭蕉罗汉”、“观音像”和“受苦受难的耶稣”等代表作蜚声海外。20世纪60年代刘传归纳总结出富有创见的陶艺理论,提出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露”、“十浊一清,十清一浊”、“奇而不怪,丑而不陋”等美学原则。刘传大师于2001年逝世。刘传的陶艺佳作逾以千记,其中不少被海内外有影响的博物馆和知名鉴赏家收藏。他的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美术》、《连环画报》等刊载介绍,且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饮誉海内外。刘传脍炙人口的佳作很多,有李白醉酒、东坡赏观、关羽、屈原以及瘦骨仙等都是民间广为传颂的佳作。30年代他的李铁拐、瘦骨仙、芭蕉罗汉等就被选送到伦敦的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很高的评价。1979年刘传在全国工艺美术创造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国家第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1983年和1985年,刘传在澳门分别举办了个人的作品展。1992年,佛山市为推动石湾陶艺的发展,结合刘传从艺63周年举办了“刘传陶塑艺术研讨会”,当时省、市的文化界人士有16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刘传在陶塑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他获得了荣誉,曾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美术家协会主席。刘传丰富的创作经验,直接引导着新一代陶塑艺人的进步。受其影响较大的庄稼、刘泽棉、廖洪标、黄松坚等,后来都成为艺术成就卓著、各领风骚的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大师。刘传的儿子刘桂炳、刘桂标、刘桂乐、刘桂芳以及女儿刘月娥等也是他的艺徒,如今都分别自立门户,为弘扬石湾传统陶艺大力开拓,为陶塑艺坛不断增辉。为艺术奋斗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传走了,但他的陶艺永存。佛山市文联名誉主席任流为他写的挽联是:“铮铮铁骨,历尽世间风雨;桑桑丹心,永镌陶艺史诗。” |
画家名称: |
赵蕴修 |
画家级别: |
自由画家 (雕塑) |
所 在 地: |
广东 |
目前润格: |
|
出生年月日: |
|
创作模式: |
雕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