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长卷《八百里南岳衡山全图》部分展示)
最近,全国各大美术艺术类报纸重点报道了一幅惊动全国的山水长卷《八百里南岳衡山全图》。此图长108米,高84厘米。《全图》从南岳衡山首峰衡阳回雁峰画起到最高峰祝融峰再到尾峰长沙岳麓山,婉转八百里,计七十二名峰,所绘景观近二百处。如此庞大的南岳图卷,蔚为壮观!近日,笔者带着好奇走近了《八百里南岳衡山全图》和其作者邓辉楚,了解了此鸿篇巨制的诞生历程。
结缘南岳
1983年,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组织部分重点作者在南岳大庙旁边的招待所举办为期一个多月的创作学习班,为第六届全国美展准备作品。在这个班上,邓辉楚创作了一幅工笔人物画《为了一个数据》,入选我国第六届美展并获湖南省文艺创作奖。从那时起,邓辉楚就觉得他这辈子注定与南岳有缘。2004年秋,当邓辉楚再次到南岳写生时,一天傍晚,夕阳西下,霞光满天,起伏的群峰像一幅灵秀而又壮观的水墨画,令人如痴如醉。当晚,邓辉楚产生灵感,决定画一幅南岳衡山长卷,纪录当今南岳衡山之面貌并弥补历史之遗缺!
踏遍群峰
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中,核心景区南岳占44峰,其余二十八峰分布在衡阳县、衡阳市、衡山县、衡东县、湘潭县和长沙市。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加强感性认识,邓辉楚不放过任何一个峰,对每一处景点都亲自考察,画速写、拍照片,务必真实准确。近一年时间下来,他跑遍了六个县市,登览了七十二峰,这对于一个年逾六旬且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画家来说,自然少不了辛苦和危险。除写生之外,邓辉楚还不断走访有关专家和熟悉南岳衡山的有关人士,了解情况,搜集所有关于南岳衡山的资料,查找核对。在积累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反复修改草图和小稿,力求将现实感与艺术性和谐统一。
谢客作画
(邓辉楚老人)
在详细掌握南岳七十二峰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邓辉楚开始了创作历程。2005年7月,他应邀担任首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在北京除主持日常事务外,他将主要精力用在创作《全图》长卷上。在进入创作的近四年时间里,为了静心,他闭门谢客,将主要精力投入长卷的创作中。
2006年春节,北京城里烟花飞溅,鞭炮声声,大家都在走亲访友,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里。而邓辉楚在西郊的画室里,埋头画着长卷。他的妻子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此时,在老邓的心中,只有起伏的衡山,奔腾的湘江,寺院的梵呗,伟人的足音……
数度修改
画长卷最难处理的是宏观整体把握。因此邓辉楚以湘江为纽带,让这条湖南的母亲河从长卷起首流入,在南岳衡山的万山丛中迂回穿行,最终从长卷的结尾流出,注入洞庭湖。将七十二峰及诸多景点按大致地理位置安置其中,并按“雁城春晓”、“南岳郁秀”、“名居秋色”、“麓山飞雪”四个部分连贯起来,这样,整体上脉络分明,前后有序。
为了使作品尽可能完美,画卷小修改无可数计,正稿也经三易。全图七十一张五尺宣纸的正稿,有近五十张重新画过。有一次,他拿着草图清样向一些“南岳通”征求意见,有人指出他将高台寺的位置弄错了,他将这部分推到重来,八张纸全部重画。还有在画南岳尾峰岳麓山时与湘江没处理好,于是他又将这部分推到,六张纸重画了三次。
杰作出炉
经过七年多时间的积累素材和近四年的潜心创作、修改,一幅长108米、高84厘米的《八万里南岳衡山全图》巨卷终于面世。展读《全图》,从衡阳回雁峰到长沙岳麓山,一座座山峰高耸在湘中大地,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奇山秀水,奔来眼底。“五岳独秀,福寿圣山”的南岳衡山,在画卷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尽展其神韵。放眼这幅长卷,祝融峰上,烟云掩映,四顾无际,真有飘然欲飞之感。更可贵者,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风光名胜、湘中城市的现代风采、名人故居的历史风貌,以及璀璨的宗教文化、湖湘文化、书院文化、抗战文化和反映新世纪的社会风尚都在画卷中用传统的山水画描绘得淋漓尽致。
各界评价
此长卷一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纷纷给予此巨卷高度评价:
“画家邓辉楚,就是靠这方山水养育自己的人生,养育自己的艺术。他用自己的艺术,回报养育自己的这方山水。为这一方山水着色添彩,使这一方山水更壮美,更神奇!山水养育艺术,艺术美丽山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
“《全图》堪称一部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交织的史诗,披览此图,可远观亦可近读,正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壮哉!《八百里南岳衡山全图》,一部展示南岳衡山全貌与神韵的山水画佳构,一株弘扬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奇葩。”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邓福星
“当画家邓辉楚立意要表现南岳衡山的时候,我能够理解他不仅为河山之美所动心,而更使他萦心著意并力图表达的是这一名山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载荷。……《八百里南岳衡山全图》的创作是成功的,作品以其构思的严谨,历史文化的深刻,景观素材的丰富,艺术风格的协调,以及笔墨技法的娴熟,在当代山水长卷画创作中独标一格,诚为一大收获,可喜可贺。”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编委孙克
是“用水墨演奏的交响,展现了当今南岳衡山欣欣向荣的风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中国书画报》编辑、著名美术评论家李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