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趣闻 » 正文

且研残墨画秋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47
      江南水乡这些年来一直是个热门题材,无论绘画还是旅游。然而,题材的持续热门,往往给创作逐渐带来难度,老调重弹的易,要想出新、突破就很难了。年逾古稀的水乡画家舒明浩先生,近日在青浦区图书馆举办他作品的捐赠仪式暨“五十年书画人生”展,展出他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所创作的版画、国画和书法作品共七十余件,这于他而言,在艺术上是一种回顾,在创作上就是求新求变的一种检验了。   
      初识舒明浩先生,见他艺术家式的长发虽有些花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模样气质有点像指挥家陈燮阳。他作为“水乡画家”,我想应有两层意思,一是他出生于淀山湖畔的朱家角,生于斯长于斯,是个十足的水乡人;二是得天独厚的水乡人文环境,丰富滋润了他的创作题材,所以他的画多以江南水乡为主题,灰墙黛瓦、石埠古桥、渔舟晚归、淀湖晨曲……这些都是他耳濡目染、烂熟于心的画面,在他的笔下,往往更生动、更富有神韵。舒明浩先生早年毕业于山东艺专(今为山东艺术学院),其后大半的人生,都付诸于繁忙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当然在教学之余他也不忘创作耕耘,“天阴欲雨行不得,且研残墨画秋山”,这是他自嘲的诗句,也是他水墨生涯的自我写照。舒明浩的版画,画面宁静风格幽远,江南的小桥流水经他的艺术之笔,时常透出一股温润的气息。近年在版画创作上,他不断作些探索和尝试,吸收其他画种上对色彩的运用、肌理的处理,为自己的作品加入时代的元素。为此,他的作品在“江南之春”等市展上多次获奖,传统的技巧加上现代的手法来表现,使他的水乡作品更具意境和灵性。譬如他的一幅获奖作品《淀山湖之夜》,在色彩的拓印上,他大胆采用了错版的处理,如此画面反而增添了立体感和绰约倒影等奇妙效果,这常常又是创作时所预想不到的。   
      除了版画国画和书法创作外,近来舒明浩先生不甘寂寞,在申窑罗敬频的支持下,他又将“水乡”的系列画移植到瓷器上来,在这次画展上,舒先生展出了他二十幅瓷板画“水乡石桥”系列,给人不无耳目一新之感。由于瓷板上作画,色彩经高温的烧制氧化后,变化丰富且又时常出人意料,这引起舒明浩先生浓厚的兴趣,觉得瓷器上的创作,虽和版画不同,但它对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倒也和版画有异曲同工之类似。   
      绘画创作上,我们有句常说的成语叫“胸有成竹”,其实,“胸有成竹”只是技法上的生熟问题。而真正的艺术境界我以为还是“胸无成竹”,要由熟再到生,虽然有风险,但却是艺术的无穷魅力所在。我发现舒明浩先生虽有七十之年,但探索这种魅力的精神却丝毫未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