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于10月8日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为期一周,共展出李苦禅先生书画作品、手稿140余件,同时展出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为了实现此展的学术性,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安排了《一代宗师李苦禅先生的艺术与人生》的研讨。特别邀请了山东大学著名学者、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先生和李苦禅先生之子清华大学教授李燕先生,做两次专题学术报告。
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有一个夺目的名字,他就是李苦禅先生。他出生在农家,贫穷且艰辛,但其自强不息,求学习艺,终生不渝,及至临终前六小时仍在习字摹帖。他一生执教,热忱而坦诚,视莘莘学子如自己的孩子,倾心指教,示范解意,无不循循善诱,惟恐其不解。先生昔日之感人事迹,仍时常传闻于老弟子的口碑。他人格正直,视国家民族为生命,所以他说:“所谓人格,爱国第一。”故在日本侵占北平期间,参与地下抗战工作,曾因“通八路”之嫌而坐牢受刑,但坚贞不屈。
苦禅先生的艺术上溯梁楷、法常、青藤、八大山人与吴昌硕,虚心求教白石老人,有机融合西方绘画与教学的长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教学风范和学术主张。仅以“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便以极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中国绘画和书法之间,在“同源”而分流之后的相互关系。更以“大自然中取画稿”开拓了近代中国大写意绘画的新途。并挥毫题字“中国画驾于世界之表”,展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精神。
在苦禅先生作品中常有大量题字,其中蕴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禅宗画的深意和《易》学的义理。他在给著名画家李巍先生的信中写道:“中国文人画作之理,其要在《易》。”《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曾被前辈国学大家尊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而其更深更广的意义则融于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书画艺术自在其中。
李苦禅先生的成长道路和成就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他的艺术道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中西结合”的范本——他,从未离开民族文化的母体,却又融进了西画的观念和技法,开一代大写意绘画之新风。
(记者: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