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法 » 正文

画家万纪元的非洲情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0
      在刚刚结束的“2008非洲文化聚焦”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中,万纪元策划了一个中非艺术联展。展品中也有他赴非创作的油画。人们震惊于他准确捕捉非洲人的生活、文化特质的能力。而对万纪元来说,数次非洲写生、筹备展览的经历,早已让非洲成为他心中难解的情结。
  55岁的万纪元自幼喜欢画画。作为一个专职画家,他曾在家乡中国中南部江西省画院创作油画多年。他去过几十个国家,也是中国第一个只身前往以色列实地写生的画家。现在,他供职于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是该中心副主任,策划、筹备过多项大型展览。
  最近在中国南部城市深圳举行的“2008非洲文化聚焦”活动中,特约联展就是万纪元的杰作之一。在这个展览上,赤道国家加蓬的民俗艺术、西非文化大国塞内加尔的博物馆藏品、文明古国埃及的文物复制品,以及包括万纪元在内的9位中国画家的非洲主题创作,中国出版的非洲出版物,让观众领略了非洲艺术的魅力。
  70多岁的深圳市民李先生说,能亲眼看到这些非洲艺术让他非常欣喜:“过去,我也知道非洲的木雕、石雕很不错的,但从来没有见过,过去只在报纸、电视上、图片中看到。这次亲眼目睹,很不错。像埃及作为文明古国,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我们都清楚。这一次,埃及石雕虽然是复制的,但也不错。”   作为画家和策展人,不论是创作还是筹划展览,能够带给观众对某种艺术、某国文化全新的视角,是万纪元的心愿:“非洲大陆对中国人来说,很神秘,但又不是太陌生。在艺术上,非洲艺术对绘画特别是世界现代绘画,起了特别大作用。这次展览,实际上是对整个非洲方方面面艺术的展示,让人感受到整体非洲的面貌,感受到非洲艺术的冲击力,同时又感觉到西非、东非、南非、北非细微的变化。”
  万纪元曾多次到过非洲。1995年,他和同事到尼日利亚等国布置中国工艺品展览,这是他的第二次非洲之旅。画家出身的万纪元有一个习惯,不论到哪里出差,都会带着油画布和画箱。这一次,布展之余,他到一些水上村庄写生,原始、粗犷的非洲艺术强烈感染了他。他说:“我觉得非洲的那种感觉特别的好。它非常的大气,那种天地合一的感觉,那种气氛对我的震撼非常非常大,它的艺术的那种粗犷、原始状态,还有他们的社区的那种原始文物的神秘感都给艺术家一个强烈的震撼。”
  这之后,万纪元对非洲念念不忘。2002年,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在南非筹备了一项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展览项目。展览期间,他看到了祖鲁族艺术家的表演,万纪元说,他对那种气势、冲击力、青春活力感觉“特别好”,归国后,一心要创作一幅反映这种精神的作品。这就是在本次“2008非洲文化聚焦”艺术联展中展出的大幅油画作品《非洲的节日》。画作中,身着传统服装的妇女、儿童、成年男子聚在一起,欢乐地舞动。这幅长7.2米、宽1.8米的作品耗费了万纪元不少心思,从创作到挑选画框,他无一不用心:“我觉得要表现那种强烈的非洲感觉,外框我也要自己做,所以我就到北京的郊区去买木头,然后用火去烧,烧成黑乎乎的。铁故意把它做锈,用大铆钉做。实际上这就成为一个装饰艺术了,这种装置和一种写生的绘画结合在一起,它更能反映非洲的原始、粗犷、艺术的张力。”
  在这次展出前,这幅作品已经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菲律宾的国家美术馆展览过,在深圳与中非各界人士见面是第三次展出。来自肯尼亚的博物馆专家马丁先生认为,这幅画反映了非洲人乐天、达观的性格:“这幅很大的画作给我印象最深刻。非洲人喜欢跳舞,在村落中有空闲我们就会跳舞,这幅画的确非常棒,描绘了这种生活。这种欢乐时光让我们忘却痛苦,让人放松。”
  非洲的绘画艺术、非洲的雕刻,都是万纪元倾心的研究对象。他清晰地记得在非洲一些部落仪式上看到的面具。在部落里,人们要到晚上才悄悄雕刻面具,只有到仪式开始的时候,才会戴上。万纪元说,外来的人,看到的第一眼,都会被这种代表了非洲人民信仰、愿望的艺术震撼:“你想想看,他们全身心地去做这个雕刻,没有任何杂念,没有说我这个雕刻要卖钱,没有受到金钱的腐蚀,它是发自内心的。因此你就会感觉到它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具有震撼力的原始的东西,有些东西是你说不清楚的,可是你能感受到。所以我觉得非洲艺术真是很有意思。”
  万纪元说,亲历非洲的过程让他的人生丰富很多,得到艺术的享受和感悟。他希望通过自己今后的创作和展览工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非洲这块遥远而美丽的大陆。(记者:毛源源 李晓萍)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