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瀚阳艺术中心青春纪事系列的第二次群展,此次展览取名为“曲向问道”,某种程度上寄予了我们一种较上次不一样的期望。
我们常说艺术家的创作,很多时候直接来源于其生活的时代与所处的具体环境。在这一点上,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显得更为纯粹,具体表现在对环境的感知与理解的敏锐度上,是一种对直观偶然体验的把握。鉴于这样的情况,在第一次的展览中,我们并未就某些具体细节做出框定,相反则是尽可能“放任”艺术家创作的手脚。而这种“放任”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近一段时间的创作中,他们相互探讨,彼此交流,在具体的实践中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进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哪些是创作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此次展览相较于第一次,艺术家数量有了进一步的丰满。在原有杜林、亢世新、刘宁、徐明皓、朱慧五人的基础上,又有周铭、徐丽娜、刘彦?三人走进了这个群体。新加入的三人,其作品都具有较为概括的风格特征。周铭延续了毕业创作中对德国新表现手法的运用。在此次的“进化论”系列中,他将一系列昆虫的形象被放置进画面,人、昆虫与躁动的书本构成了相关联的几个共同体。这些元素选择是周铭为自我寻求释放的突破口,从而由此展开被动的生命与知识的力量间的纠结。看徐丽娜的作品,容易体会到她意识中对女性特质的看重,很多时候她喜欢用黑灰色的背景衬托前景中一抹绮丽的血红。在背景的处理上,徐丽娜着力加强对光线效果的营造,追求画面整体所映衬出的斑驳陆离的光感效果。刘彦?的创作主要是针对工业化的生存环境背后虚拟的空间关系。在“在静默中潜行”系列中,她进一步提升概括了对空间关系的把握,将其精炼在线与面两方面的关系上。除了对空间关系的切入表现,刘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这些由线条环构成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强烈的空间概念,是其呼应画面整体的表现元素。
除新加入的三人外,原有的五人此次大多也拿出了新的作品。其中,杜林与徐明皓分别在之前探索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杜林此次的作品除了将一些即兴的感受补充进创作外,开始尝试大尺幅的连张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意识中宏观把握能力的加强。徐明皓延续了之前的“小孔成像”系列,并逐渐稳定了画面影像与小孔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使得画面在视觉感受上趣味逐渐上升,且愈发呈现出规整的效果,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以历史遗迹与风景作为画面主体的一系列作品中。朱慧这一系列的创作是对之前作品的阶段性深化,不过前后两个系列之间差别却很大。这些差别一方面表现出她在画面内容把握上的更加肯定,另一方面她开始察觉到自我表现技法中的某些问题,进而放弃了一味厚重的画面处理,转向更为自然的表现。
瀚阳艺术中心自成立伊始,一直将发掘优秀年轻艺术家作为自身的定位与努力的方向。一家好的艺术机构,也需要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佐证自身的眼光与定位,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也一直期望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推出好的、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品。然而展览的意义,并不仅仅止步于艺术家的作品本身,透过作品所折射出的当代艺术的存在发展现状,是让我们更加着迷且努力的目标所在。当一批又一批的杭州艺术家选择出走的时候,这种出走直观上凸显了个体的重要性,却在无意间让外界忽视了群体的存在。今天的杭州,依然有着很多年轻当代艺术家个体,他们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坚持着各自的创作。他们并不缺少积极的创作态度,也不缺少风格明显的作品,缺少的是予以他们展示的平台。虽然杭州有着为数众多的画廊等艺术机构,但其中却少有人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广与研究。这样的艺术格局,导致了杭州的当代艺术始终徘徊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状态。因而,我们试图从当代不同的区域现象入手,关注不同地域在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当代艺术所呈现的基本走向和不同特点,也试图追踪杭州本土不同走向的当代艺术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青春纪事系列展览被我们看作是发掘找寻杭州有潜力年轻艺术家的一个平台,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逐步完善中的平台,与广大艺术家一同构建杭州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青春纪事系列展览从开始筹划到一步步实施,在策划与具体操作上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一定意义上归功于是杭州本土艺术家的大力支持。不少来自于中国美院的老师都给予了展览很多帮助,这些帮助不仅体现在活动思路上,诸如参展艺术家的创作等方面,这些老师也付出了很多关心,在此我们一并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