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艺术当作一种娱乐”。没错!邓正强很会玩艺术。“大胆写心”,不按常理出牌,这就是独立艺术家邓正强。
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开始“传道授业解惑”。1998年南下闯商界,设计师、营销总监、明星广告策划人……意气风发之时,又一个急转弯回到艺术世界。
朋友戏谑他,“‘玩物’有志”,一点不假。最早以画家身份闻名艺术圈,打通中西,水彩、国画、漫画、油画无不精通。书法作品又频频参加国展获奖。邓正强却说,“自己就是个‘玩陶瓷’的,这个才是专业。”
随性
邓正强的工作室里,画作、书法作品随意潇洒地散落在屋里的任意位置,地板上、桌子上、床上……书架、置物架上挤满了陶瓷工艺品,还有一些被“扔”到外面的阳台,接受风吹日晒雨淋。随意一件作品,都可以当作烟灰缸、笔筒、垃圾桶……
凌乱的中长发受棒球帽的束缚,却丝毫不失飘逸。黑色小圆框眼镜,还带着点儿复古气。普通的T恤,套件唐装外褂,两襟敞开着。双手裤兜儿一揣,束脚工装裤配一双不太锃亮的皮鞋。灰色的袜子,在虎虎生威的脚步中,调皮地探出脑袋。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邓正强一直遵循按照自己的喜好创作,经常忘了吃饭休息,直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只有自己满意了,自己喜欢,把内心想表达的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才会有艺术价值。”
对他而言,不论是画作、书法作品,还是陶瓷,都只是艺术的外壳,“真正的艺术只是精神上的东西”。因此,邓正强认为,做艺术就是“借用艺术的外壳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
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表达,是邓正强创作的基本原则。他一直追求的就是在艺术道路上保持高度的自由和本能性,不被任何传统形式所束缚,忠实地表达自我。但他并没有脱离现实,他也承认“在这个时代坚守做艺术是非常艰难的”。他也时常困惑于寻找“艺术价值”和“迎合大众审美喜好”之间的平衡点。每每困惑时,他便想到梵高,想到众多艺术家身前的穷困潦倒。他也感慨,“艺术家要不就死在路上,要不就能看到光明。”
困惑过后,邓正强又回到他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他的整个生活就是艺术。
打破
在瓷器上提笔写字,在瓷器上作画。邓正强打破常规,将书画艺术与泥火艺术相交相融,。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7万年前智人由非洲出发向全球迁徙;约6万年前到达中国;约2万年前,聪明的中国智人最早发明陶器。而瓷器不仅是最早,更是中国智人独有的知识产权。
不论是4200年前东汉晚期的青瓷,还是北魏孝文帝钟爱的白瓷,再到唐三彩、宋代八大窑系各色瓷器、清代珐琅彩瓷。中国瓷器始终保持极简、素雅、单纯的风格,鲜有灵动创意。
邓正强直接 “把中国传统文人画搬到了瓷器上”。不仅达到了创新的目的,而且还保持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书写性和写意的风格。这也是邓正强从日本陶瓷发展史中得到的启发——“将传统和现代化糅合在一起,有一些体现文化的东西。”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没有过多鲜艳的色彩,接近纯粹,靠意境取胜,需要深切体会,重新展现不一样的格调。”邓正强将传统的瓷器和现代化的创作思维杂糅,让其作品别具一种东方的古典美。“你看这一笔,是有行笔痕迹的。通过一个笔锋可以看到用笔时的速度、力度、激情和限制。这里的飞白在书法上叫‘枯笔’,只有在行笔速度很快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效果。”他不仅“打破”传统,更打通了书法、绘画和陶瓷的任督二脉。
邓正强的“打破”没有抛弃传统制技术,相反,他格外注重传统制瓷技术的传承。邓正强每年总会去几次景德镇,一去就闭关十天半个月以上,朋友开玩笑称他闭关“造窑”。
他先从古窑遗址入手,深入到神垕、龙泉、铜官等地的古窑址,探寻与感受窑火文明的经验。这种经验在旅行与妄想中培养和再生,展现出一种更加优越的实践能力:在历史悠光的碎片与窑火正旺的光明中,几十道工序,必须更加审慎,更加精雕细琢和追求完美。对于没有烧好的残品——都要碎掉——重新做——疯狂于一套完美体系。
“邓正强的才华、心性在陶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的线质神采、绘画的泼墨写意、水彩的斑驳畅快,都被他悄无声息的熔于一炉。” 简社玄同对师傅更是钦佩不已。
杂糅/碰撞
玄同称邓正强为“宝藏”。这次邓正强又带回了数件瓷器作品:几个直径近40厘米的瓷盘上“洒”满了各种色彩。他显然已经摆脱了门类的控制,克己超常,在艺术形式上更加肆意。
这次,邓正强“玩”性大发,他不满足于颜色图案上的碰撞,大胆地将当代艺术与瓷器杂糅,“玩”出现代与传统碰撞。与传统写实不同,“当代艺术”被称为“谜一样的艺术”,它不讲究技法,更多来源于观者的想象,又不止于想象;它可以不言自明,也可以在有限的形式里包含着无限的意涵。每一个观众都能有自己的观看之道,用邓正强的话讲:“无形”和“未知”,都是他追求与探索的东西。
毕加索曾说过:“绘画的技巧成分越少,艺术成分就越高。”邓正强的这几件作品线条极少,将不同形式置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满“碰撞”。其中充斥着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对比、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矛盾、光滑与凹凸所呈现的节奏、釉绿与釉红的交汇。
邓正强喜欢这种建立在形式美之上的意蕴,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是“一种深远的东西”。这是邓正强最想在作品里表达的。“我追求的是是与不是之间抽象的、让人产生联想的东西。”他认为,“艺术的东西就是要给人更多空间去想象。
“搞艺术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贵在与众不同。”因此,邓正强用传统的制作方式表达现代的艺术观念,用传统的烧瓷技术传达他的现代艺术观念,把抽象的东西以视觉的形象重现,把无序和有序的东西、偶然和必然的东西放在一起。
“艺术家的作品每一件都不一样,只有通过这些不一样的作品,才能看出艺术家的思维有多宽广。一方面,需要创作,要有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要继承传统,保持古法。”这么多年的跨界,“杂家”邓正强已“玩”清了艺术之道。
老鹰到了40岁,会用喙啄去全身的羽毛,让新的羽毛重新长起来,唯有此才可再活30年。艺术创作亦如此,邓正强深谙其道,不满意的作品撕掉、不满意的陶瓷砸碎重做,他不断求索,追求极致。(邹锡兰 徐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