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偏就有这么一幅画,800多年了,还是没人能就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含义给出一个众人信服的答案,称它为千古第一疑画也不为过。
在放出这幅画之前,我先声明一下:这张画是正经八百的古代名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它在国内曾多次由正规出版社公开出版,面向大众发行(现在新华书店都有卖),所以请审查的小编别把它当作违规图片。
这幅画就是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骷髅幻戏图》。
以前一笑跟大家讲过,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体之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所以人体解剖这方面很薄弱,图画资料很少。画家们宁愿画鬼画妖,也不愿意画死人和骷髅。
所以这张画就显得格外独特。
画面的内容大家一目了然,我就不再描述了。
关于这幅画,主要解读有以下几种:
1、生死对照论。郑振铎、张珩、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图生与死是那样强烈地对照着,我们的画家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宋人画册》)
2、回魂论。画面中的大骷髅是因为思念家人,回到人间看自己的妻儿。
3、扮演论。大骷髅是宋代傀儡艺人装扮而成的,是活人画成骷髅的形态并且携家带口游走于市井卖艺。
4、齐生死论。道家的庄子曾提出“齐生死”的观点,即人生在世生死都是大道运行的一种状态,对待生和死,不必厚此薄彼。所以活人与骷髅无所差池。
5、佛法论。这幅画有更加实际的作用,就是为弘扬佛法、表现因果轮回提供鲜明的形象教材。
6、生死幻灭论。人生命运就是虚幻无常、倏忽幻灭的一场戏。画面既有骷髅代表的死,也有孩童代表的生。孩童意欲接触小骷髅,但他的亲人却要来阻止,这表明凡人无法参破生死,唯有心中无瑕的赤子才能看透生死、无惧无畏。
……
一笑不想在此下个定论,只想吐槽一下这个骷髅画得也忒不准了,糊弄一下外行还行。搞美术、刑侦和学医的一看之下,莫名还感觉有些萌萌哒是怎么回事?
更可悲的是,这种骷髅画法还被作为绘画的范本流传下去了,替代了以前的小鬼。朱熹还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鬼无形,以骷髅代表之。”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幅画的作者李嵩。
李嵩虽然没有名列南宋四家,但他历经光宗、宁宗、理宗三朝,一直在宫廷画院任职,被尊为“三朝老画师”,其资历一点也不比马远、夏圭逊色。
李嵩原本出身木工,后机缘巧合之中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别把他和李思训搞混了)的养子,从其学画。
李嵩也不负所望,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其是风俗画,更是独具特色。
《骷髅幻戏图》就属于风俗画。除此之外,李嵩还画了很多《货郎图》,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一幅,表现货郎来到农村,村童及农妇围着货郎担观看——这种内容在宫廷画家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极富生活气息。
还有一幅《四迷图》,反映出贵族阶层奢靡腐烂的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赵宋王朝早已忘记北还中原的使命,满足于半壁江山中的苟且偷安。
明朝诗人袁华(不是自带《一剪梅》BMG的那位)还写了一首名为《李嵩四迷图》的诗,里面有这么几句: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古人图史置左右,善者可法恶可攻。耽淫斗博古所戒,意匠彷佛箴规同。
——这个劝诫讽刺之意已经很明显了。可惜李嵩再怎么努力,也叫不醒一群装睡的人。
据记载,李嵩还画过表现农事艰苦的《服田图》、表现船工的《巴船下峡图》、与西方静物花卉相比毫不逊色的《花篮图》以及描写临安风景的《西湖图》及《观潮图》等。
总的说来,李嵩的绘画还是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居多,而且画风细致、追求真实,堪称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大师。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