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藏家梳理美术史
他表示,拍卖场上买家往往只看名头,因此拍卖公司要告诉藏家美术史的过程。什么是亚洲艺术?其区别于西方的独立语汇是什么?用一种类似策划人的态度策划拍卖。他还表示,拍卖公司大多跟市场走,佳士得则不同,早在2002年就尝试一种市场可能性,在香港率先推出中国20世纪艺术专场;2004年又开始推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探索亚洲美术史的市场表达。
他认为,整理这个线索,赵无极最重要。这次春拍推出的赵无极系列,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0年跨度50年,各个时期都连接起来。从中可以看出,赵无极的成熟,是不着痕迹地中西方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典范。上世纪60年代西方艺评家就强调他是东方艺术家,反映东方精神,但艺术语言又是世界性的。正如陈抱一所说的,这是等了150年的结果。
拍品成美术史缩影
他还谈到了常玉的4件作品,包括不同时期的静物与动物;还有林风眠的风景,在构图上层层叠上去的,光线、结构有西方作品的特点,但精神上还是东方的;而朱德群的一件早期作品,在线条上已经把中国书法的线条移植入画面。总的来说拍品阵容强大,可谓现代美术史的缩影,许多作品四五十年未在市场上露面。
他还特地指出,从夜场拍卖的经典作品中,可以看到两岸三地不同的现代化路线:如陈逸飞的《四重奏》,其背景、色调、动线、视点的处理都是现代而非古典的,进入了全新的视觉艺术境界。王沂东的《静静的河谷》也是如此。两人的作品都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美学。而同样是从写实到现代,廖继春的作品上世纪40年代进入抽象阶段,希望把皇家官窑瓷器上粉彩的美体现出来以连接东西,可以与上面的作品比较而看出两岸的不同。
中国当代兵分两路
他又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兵分二路:一条是上世纪80年代去海外的,从陈逸飞到周春芽,他们身在海外却总是与母体文化相连,总是用西方的方式表达母体文化。从赵无极到他们中有一条中西融合的路线很清楚;另一路是没有出国的,描绘政治、资讯的开放对社会的冲击,对个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如张晓刚、岳敏君等。
他认为,在春拍中白南准的装置作品与蔡国强的爆破作品,都涉及宇宙和时空的关系,可以看到亚洲人的思考特点,如多神论、对自然的尊重等,与西方对自然的态度迥然不同。日本的动漫既有跨时空性,也有表现性,早在江户时期就初露端倪,不能归结为卡通,因此在全球畅通无阻。
他指出,亚洲的复苏非常强劲,2009年从春拍到秋拍有40%到50%的成长,亚洲市场尤其是当代的市场领先全球。香港2004年提出打造亚洲艺术交易中心概念,现在已日益成熟,其艺术博览会、拍卖会都有很多西方机构与藏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