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鱼铜像再现了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
墨西哥馆中的“羽毛蛇神艾卡特石碑”。
观众在意大利馆的浮雕艺术牌坊前驻足观看。
历届世博会,艺术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告诉记者,确定在本届世博会展出的国内外顶级珍宝共330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创造了世界之最、古今之最。
意大利国家馆——
米开朗基罗来了
在意大利馆中,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的杰作《水果篮》与《捧果篮的男孩》不仅是意大利的国宝,在世界美术史上也享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而在此之前,上述两件作品从未出过意大利国门。这两件旷世杰作,用艺术之美唤起中国观众的感动。
意大利馆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件作品直接从意大利总统府斯库德列展厅被运来上海。鉴于画作十分复杂的搬运问题以及如此古老珍贵作品的安全问题,两幅作品再次献展的难度很大。”话外之音是,“有这次,没有下次。”即使是只冲着米开朗基罗去花费一张门票,都不能算是奢侈的事情。
丹麦国家馆——
“小美人鱼”的童话故事
“小美人鱼”是丹麦的镇国之宝,这次赴上海参加世博会,是其自1913年落成以来第一次离开故乡。
小美人鱼雕像坐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格宁海湾的海滨公园内,1913年由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用青铜浇铸。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铜像完成后被安放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的海边,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丹麦的象征。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
“我们希望和其他国家一起分享丹麦的艺术和文化。”哥本哈根市长延森说,上海世博会期间,“小美人鱼”将诠释丹麦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的主题。
法国国家馆——
梵高、塞尚、罗丹到齐了
法国历来是欧洲的艺术藏宝之地,而今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最大的惊喜和亮点莫过于7件国家级艺术珍宝了。罗丹的《青铜时代》、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乐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以及高更的《餐点》都赶来上海,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单品保险额都在1亿美元以上,更是动用专机护送。
奥赛博物馆的前身是巴黎为举办1898年世博会而修建的火车站,后改建为博物馆,以收藏19世纪法国美术黄金时代的作品为主,被誉为印象派艺术殿堂。它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罗浮宫博物馆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中心。该馆7件“国宝”同时出国越洋展出,历史罕见。
卢森堡大公国馆——
金色女子像象征着和平
金碧辉煌的“金色女子像”矗立在卢森堡大公国馆门前,与铁锈色的馆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金色女子像是卢森堡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卢森堡艺术家克鲁斯·凯特先生,在1923年创作了这座女子雕像,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卢森堡志愿军。这座国家建筑物象征着自由和国家主权。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占领时期,卢森堡“金色女子像”被纳粹侵略者推倒并部分损毁。二战结束后,雕像的残存部分也不知所踪,直到1981年才被再次发现。为了重塑雕像,一场全国性的募捐活动自发兴起,1985年,“金色女子像”重新矗立在卢森堡市宪法广场上。
“金色女子像”象征着和平,而和平是一个城市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卢森堡馆希望通过“金色女子像”来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墨西哥国家馆——
艾卡特神,艺术的守护者
墨西哥馆带来的众多珍宝,跨越墨西哥的史前城市、殖民地城市、现代都市等历史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玛雅文明遗迹,作为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墨西哥人把当地保存下来的玛雅蛇形装饰、图腾、面具等带到展馆中。
在众多文化遗迹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羽毛蛇神艾卡特石碑”,这座石碑诞生于后古典时期晚期,砂岩雕刻,高3737厘米、宽33厘米,原藏于特亚约城堡博物馆。在古老的墨西哥,艾卡特神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是时间的安排者和艺术的守护者,它汇聚了其它诸神的各种特征,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它向人们提供的玉米颗粒,是我们今天主要的粮食,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需要创造了机会。
一件国宝就是一个文化奇葩,每件参展国宝的背后,都是一种与世界互通共融的普世价值。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人不出国门,便可尽情欣赏这些稀世奇珍,实在是一大幸事。
(华夏美术网 编辑: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