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饭票
这是一枚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锅饭”饭票(见图)。票面主图是一对头扎毛巾的青年男女农民形象。女子身穿大襟短袖衫,怀抱一捆稻穗。男子身着中式立领胡桃结对襟夏衫,开胸隐露汗背心,手握一把镰刀,二人笑容可掬眼望前方。背景是一台收割机和汽车在田野中操作收割成熟的麦子,远方是一排冒着浓烟的厂房。票两侧花符中印有面额一斤,立体五角星,绶带缠绕的稻穗和棉桃,还有一方私人(社长)印章。饭票上方“富钟县石龙乡东方红人民公社”(现广西富川县、钟山县)和“饭票”字样。票下端两侧标有“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和“社长×××,队长×××”。饭票背面由花叶、圆珠组合纹饰成框,多节环中有一立体五角星。印有3条使用说明:1.为了适应建立公共食堂,方便社员吃饭不要钱,特发此票。2.本饭票只准在社内用,不准买卖,不准兑换国家粮票。3.注意保存,遗失者不予补发。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社会上掀起一股共产风,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食堂。全国城乡各地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公社实行大家吃公共食堂(大锅饭)制度。采取定人定点,限时限量供餐办法,群众口粮完全由国家供应,尤其农村。有的困难地区(如河南农村)每人每天平均只有三两八钱。粮食不够吃出现以瓜菜代粮,粗粮细做,有的以野菜、树皮充饥现象。由于饥饿,营养不良而产生浮肿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力。当时社会上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正之风流行,害人不浅。看着这种饭票,回顾这段历史使人心酸,教训深刻。“民以食为天”,大锅饭的“吃饭不要钱”是空想,是历史的闹剧,值得反思,这枚饭票是历史的佐证。(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社会上掀起一股共产风,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大办食堂。全国城乡各地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公社实行大家吃公共食堂(大锅饭)制度。采取定人定点,限时限量供餐办法,群众口粮完全由国家供应,尤其农村。有的困难地区(如河南农村)每人每天平均只有三两八钱。粮食不够吃出现以瓜菜代粮,粗粮细做,有的以野菜、树皮充饥现象。由于饥饿,营养不良而产生浮肿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力。当时社会上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正之风流行,害人不浅。看着这种饭票,回顾这段历史使人心酸,教训深刻。“民以食为天”,大锅饭的“吃饭不要钱”是空想,是历史的闹剧,值得反思,这枚饭票是历史的佐证。(信息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