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29
核心提示:唐代诗人杜甫以其生花妙笔将春雨赞为润物细无声。其实,真正无声润物的,则是从历代香具中飘散出来的袅袅青烟。在古昔的悠悠岁月
唐代诗人杜甫以其生花妙笔将春雨赞为“润物细无声”。其实,真正无声润物的,则是从历代香具中飘散出来的袅袅青烟。在古昔的悠悠岁月里,它沁润了世人的心田,裨益了世间的万物。上至宫廷,下及市井,远到寺观,它那轻盈、静谧、芬芳的身影无处不在。如今,它虽悄然消逝于光阴的长河中,但曾与之如影随形的香具却深深烙有它的印记,一并向今人诉说着历历往事。  唐宋时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人的繁丽与宋人的雅致相映成趣。唐代佛教的兴盛与域外香料的大量输入,使焚香方式与香品制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香具形制设计尤为丰富。至宋代,燕居焚香则成为士人的生活方式,情致宛然,别有意蕴,在香料及香具发展史上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选取的香具文物素材皆出自浙江省博物馆正在举办的“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与法门寺博物馆协力合办,共展出浙江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等十四家文博单位提供的唐宋时期香具精品六十六件(组),使来自千余年前的馥郁妙香,遥遥传递到江南西湖的春日里。  一、心清闻妙香——香事与佛事  香供养为佛教供养的重要内容。《楞严经》曰:“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尘气倏灭,妙香密圆。”佛家通过香气以鼻根证入圆通,获得解脱与圆满的法门。  香供养有涂香、末香、燃香三种方式。涂香是将香粉调制后涂抹全身,有增益精气、令身芳洁、瞻睹爱敬等十种功德;末香是以香末撒布道场塔庙,“悉以杂华末香……供养七宝妙塔”,有清净之用;燃香是焚燃香料向诸佛祈祷,传递心意,“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香供养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在香炉中熏燃香料或香饼、香丸,虔心祈祝、行香,以达到身心俱清净。所以唐宋时期有诸多不同类型香炉是专为供养佛事所用,大部分出土自佛塔地宫。  绿釉莲瓣蟠龙博山炉  隋  通高36.3厘米  隋丰宁公主与驸马韦圆照合葬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此炉由炉盖、蟠龙立柱莲瓣炉身和炉座上下叠砌而成。博山形盖中央有塔式捉手,宝珠形钮,下为两层山峦,作孔雀翎纹宝珠状。近捉手处有三孔,便于炉中燃香时烟气散溢。炉身为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擎托十二瓣仰莲形香钵。炉座豆形,侈口、浅盘、平底,喇叭形圈足。六朝人咏“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即指此炉造型。  博山炉,汉代用以象征海中仙山,即吕大临《考古图》云:“炉象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长安巧工丁缓……作九层博山香垆,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博山炉的出现,与燃香方式的转变有关。西汉以前,焚香多用草本类香料,将薰草或蕙草置于豆式炉中直接点燃,虽香气馥郁,但大有烟火气。汉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苏合香等传入中土,这种树脂类香料须下置炭火,以炭火缓慢阴燃的温度将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又少烟火,故而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博山炉,自山峦间的细密小孔舒缓香烟。陕西兴平出土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博山炉和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尤为精美。  北朝造像或石刻装饰中,出现大量以莲花化生双手托起博山炉为中心的图像,佛家莲花意象与博山炉相结合。隋唐时期莲花博山炉多构思新巧,雕镂精细,又以蛟龙为柱、莲花为饰,层叠衬托炉身。李商隐诗云“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须。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蕖”,是为博山炉新样式。  象首金刚铜香炉  唐  通高42厘米  口径24.5厘米 深8厘米  重8470克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此炉由炉盖、炉身组成。铸造成型。盖顶圆拱形,其下两层圆台。盖钮为象首人身金刚,长鼻扬首,双手微举于胸前,右手有一不明执物,跪于四层莲瓣的莲蕾之上。炉盖顶镂空蔓草,第一层圆台上有镂孔团花,第二层素面。炉身方唇,直壁,稍有收分,平底。口沿外侧有一圆环,炉盖扣置于圆环之上。炉身腹部五兽面爪足,间隔五个兽面衔环朵带。盖钮上的象首人身,为密宗毗那夜迦(Vina^yaka)形象,又译作常随魔、障碍神或象鼻天。人身象鼻,常随作障碍,此障皆从妄想心生。象鼻极长,是其爱香尘故,是以用作香炉盖钮造型。  唐宋金属香炉,以大型多足炉最为精美。多为宫廷作坊制品,风格端正凝重,做工精湛细致,装饰华美繁复,是金属炉制作工艺的顶峰。且大部分出自佛塔地宫,香气寂然,庄严静谧。金属多足炉有蹄足与兽面足两种,又有六足、五足、三足不等,其中五足者为数较多。同时又出现比照金属炉形制烧制的五足瓷炉,南方有唐末临安水丘氏墓出土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北方则有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北宋定窑白釉五足炉,并在足下加环形或束腰形托以增加稳定度。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