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为什么现在的艺术展览那么多却观者无几?著名策展人吕澎认为:“有些好的展览,有点类似学术研究,社会认知却不强烈,但这不等于展览本身不好,只是不呼应这个城市的特质。所以我们只能说是期待,尽量让这个展览使大家都更加地关注。”
很多展览是希望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恐怕南京国际美展也不例外。据了解,南京国际美展前两届的展览观众接近50万人次,这在业内是比较罕见的案例。然而最令人关心的是展览是否专业,是否有学术高度,是否能够被大众所认可。那么,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艺术盛宴?
展览评选以作品为先获业内首肯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即将拉开序幕,对于创办人严陆根而言,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他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一个资深的收藏家,能够舍弃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投入到艺术的建构中来,说明他充满了艺术理想和艺术情怀,这一点已经足够值得他人尊敬。对于策展团队而言,又是一次施展策划能力和统筹能力的机会;对于艺术家而言,也是一次即将或持续展露才华的舞台;对于观众而言,等待一年终于又可以欣赏一场艺术盛宴。
南京国际美展匆匆走过两届,很多艺术家都在观望,或许是观望如此超大规模的群展能够持续多久,或许是观望下一次谁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共吸引了全球五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的3191位艺术家投稿,提交作品共计10607件,据了解,参与国家和地区数量创下美展征集新高。同时,这一数量对于评审团队而言,极耗时间和精力,但从另一方面讲,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这么多作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主办方透露,经过两轮评审和总策展人吕澎的最终遴选,有51件作品从1万多件作品中脱颖入选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主题展,同时有273件(系列)作品入选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展。其实,强调作品数量不是因为多,而是因为评审以作品先入为主,而不是首先考虑艺术家,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任人唯亲的嫌疑,这种评选机制是值得肯定的。
此次评选特别强调了两个标准:是否达到学术水准和是否符合学术主题,参选艺术家的作品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方可入选。头疼的当然是评委,一些作品学术水准较高,但可惜的是不太符合此次展览“萧条与供给”这一学术主题,很有可能失之交臂。而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秘书长、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总裁黄炳良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复:“我们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和这些艺术家沟通后期的展览计划。”
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特点如何
第三届与前两届美展相比而言,吕澎认为区别最主要还是强调本届美展主题的集中、学术性,并且没有把它错误的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其实,此届美展在策展团队、学术团队、展览场地、展览主题、展览架构、奖项设置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从第二届开始设置了策展人制度,而此次南京国际美展延续并强化了策展人机制;学术团队虽然偏年轻化,但他们的策展经验很丰富,这一特点将会使得此次南京国际美展更具活力和朝气;前两届美展的展馆都是在借用他人的场地,而此届将在百家湖美术馆展出;此届的展览主题“萧条与供给”更具学术性,所探讨的问题也更加国际化;在展览架构方面,除了征集展,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还设置了主题展和平行展,突出了美展多元化的特点。黄炳良认为:“本届美展应该是中国2016年以来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最具学术高度的这样一个大型国际化的展览。”是否能够达成这样一个期望,还要看最终展览的呈现效果。
在最近若干年里,有很多批评家都在批评文章里不断地去做一些思想、哲学方面的阐释,可是这些阐释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中国背景和中国艺术史的背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有些阐释已经无边无际之后,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的学术团队认为这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此届美展从主题到宣传片都非常强调学术,吕澎认为这是符合学术态度和学术逻辑的。
据悉,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将于2016年11月12日在南京百家湖美术馆拉开序幕,值得一提的是此届南京国际美展的展期由原计划的10天延长到100天(持续至2017年2月12日)。此届美展究竟会是一场怎样的艺术盛宴,十分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