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韵堂艺术机构艺术主持蔡万霖先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自于各行各业的投资行为,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等方面,都以投资的眼光、投资的心态对待目前市场的发展。艺术也不例外,有很多关于民间资本进驻艺术领域也以投资和回报来论证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实际上好多资本进入艺术领域后,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购买和作品转手销售等方面,包括目前社会上各种所谓的艺术品金融,实际上就是资本助力艺术品投资人从中获取短期回报的形式,实则是一种艺术品融资手段,我认为这些不是支持艺术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做法。 比如一个学生将要毕业,他的毕业作品如果被喜欢艺术品的收藏家收藏了,可能对艺术家未来的发展支持更大一些;但是如果说是被一个画廊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貌似是这个的创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这个认可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透支了这个学生未来的价值。为什么这样说?画廊高价卖出可能是一个短期的炒作行为,缺乏坚实的收藏群体和学术认可作支撑,这种一时的高价可能很难找到下一个接手的人,这也是造成很多青年新秀在艺术市场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说,评价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有没有价值,不能看一两次的作品成交价格,这个价格可能是有水分的或者不准确的。藏家判断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艺术家本身有没有一种哲学观点来支撑他长期可持续的创作。其次,艺术家的社会关注度够不够大,关注的人群够不够多,群体增大以后有没有藏家持续关注并且真正喜欢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并且长期收藏。第三点,艺术家被藏家收藏的作品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当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自然会在藏家之间就会产生流动,而且慢慢地就形成了精品和一般作品的分类,那么有些藏家就可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将精品投入到拍卖公司进行流通,这时艺术家的作品就能获得一个相对精准的价值标准。以近现代作品为例,有些作品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成交率,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定位,同时也拥有了相当规模度的关注群体和收藏群体。 所以说,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不要急于一时的得利,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艺术上探索出可以依托的理论支持,为自己的作品注入魂,慢慢培养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艺术家的作品能否成为经典,进入美术史的书写,需要的就是学术、市场、认知度、收藏等等各方面的论证认可。当下民间资本介入艺术市场的运营机制已经相对成熟,青年艺术家在与画廊经营者的沟通中肯定会有关于把握学术与市场的关系的话题,如果艺术家一味迁就市场营销,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其危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