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评论 » 正文

【雅昌专栏】佟玉洁:创作•自评•互评——由现场艺术与批评引发的通识教育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27
核心提示:去年下半年,我给西安美院史论系大二、大三的学生带当代艺术批评课,把创作、自评和互评理念的融合,作为当代艺术批评通识教育的
去年下半年,我给西安美院史论系大二、大三的学生带当代艺术批评课,把创作、自评和互评理念的融合,作为当代艺术批评通识教育的一种尝试,体会颇深。在中国的美术院校中,史论系的唯文本论的教学理念多年不变,思维僵化、观念陈腐成为史论系的代名词。如何把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放到了一起,让每个史论系的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与批评的跨界教学实践,打破史论系唯文本论的教学禁忌是我思考的问题。通常史论系的学生从史到论,接受的几乎都是文本性的教学理念,仅有的艺术实践,也局限在了石窟艺术、陵墓艺术田野考察范围内的写生作业。史论系的教学需要从“作业”到“作品”的艺术实践,但是对于史论系的学生来讲,通过艺术实践获得的“作品”,意味着挑战史论系唯文本论的教学体系。西安美院现场艺术与批评课程:《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  创作  如果说作品的意识源于创作,那么创作是获得艺术经验的重要途径。让史论系的学生们直接获取艺术经验,创作实践是必不可的课程。对于史论系的学生来说,自身的艺术经验与艺术家的艺术经验有着异同。同点都是自身价值体系的生成的基础。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通过创作获得的艺术经验完成自我价值的认定。而史论系的学生获得并超越自身艺术经验的体悟,在完善自身价值体系的同时,完成对他者的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判断。尤其是涉及到未来从事艺术批评专业的史论系学生,艺术经验的获得和超越显得尤为重要。当代艺术批评不仅是文本上的权力话语实践,更多的是艺术展览的权力话语实践。要让每一次的展览都能成为一个艺术批评的“作品”,除了自身的艺术经验之外,还需借用他者的艺术经验,让展览成为建构一个艺术史的强大气场。我在与西美史论系的学生互动中,为他们设计了一个主题为《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的现场艺术与批评的课程。让史论系的学生们通过中国历史的、现代的一个关于“吃”的话题,展示作为现场艺术“国宴”主题的历史观与现实观。期间,每个史论系的学生围绕着“吃”的话题,以“食”文化的生理记忆、历史记忆和现实记忆为背景,在盘子上画一张画,作为自助餐的一道“菜”。史论系的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生产出具有人文特征的图像,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历史与现当代关于“钱权交易“文化的批判,有食品生态与安全的社会关注,同时也有关于人性欲望话题的探讨。当食物的“器皿”作为一种媒介与它虚拟的食物发生关系,呈现出了中国历史与现代文化生成与反思,史论系的学生不仅获得了艺术创作的愉悦感,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经验的真实感。  自评  从史论系学生的创作到自评,角色的转变不仅意味着知识结构扩展,也意味着批评意识的强化。在一个缺少批评意识的国民文化中,“自评”的意义在于通过人文观与历史观的艺术介入,反省与批判文化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一次针对史论系学生批评意识的培养。为什么主题是“国宴”?为什么是以“自助餐的方式”?把《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现场艺术与批评的背景提前交给学生们,让每个参与者都明白自己的文化角色与身份。与此同时,把一个“吃”什么的话题,变成自己艺术生产的一种动力。让同学们明白,“吃”什么是一个非常通俗的日常行为主题,但是把“吃”作为切入点探讨其涉及到的文化语义,便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特别是把一个“国宴”的概念作为贯穿一个国家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生成的契机,并且以“自助餐”的方式人人参与其中,不同的思维角度形成的文化维度,强化了“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命题的现实意义。在现场艺术中,每人针对自己的创作不仅进行公共性的展示,同时还要进行艺术学和社会学的阐释。从作品的展示到艺术学和社会学的阐释本身,充满着文化的批判意识。当把主题《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视为一次文化想象的食客与谏客的双重实践,对于史论系的学生来讲是一次挑战。他们既要参与艺术创作,同时又要参与艺术批评,双重身份的角色认同始终贯穿着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实践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当代艺术批评的教学尝试,不如说是人文情怀的素质培养。  互评  互评是对他者评判或者批判中的现实与历史角色的再认识。既然把《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现场艺术与批评视为一次文化想象的食客与谏客的双重实践,谏客的历史与现实的担当已经超越了艺术批评的本身。谏的古意为直言规劝。据文献记载,黄帝时代便有了谤木纳谏。封建帝王有谏议大夫的参政。谏客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历史上就有“备棺以谏”的海瑞传奇的故事。但是谏的历史角色多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没有成为一个国民文化的集体意识。既是现代生活中的谏文化的批评意识也相对薄弱。当史论系的学生在选择当代艺术批评课程时,就意味着批评意识在场。在《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的现场艺术与批评中,围绕着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对于史论系的学生来讲,自评中的评判相对容易,但是做到与他者互评就比较难了。西安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第一次开设当代艺术批评课程,史论系的学生们甚至对艺术批评概念还很陌生,有的同学既不会写批评文章,也不会开口谈论批评,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艺术批评的缺失,同时也影响到了史论系的学生文化批评意识的自我成长。在实施《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现场艺术与批评中,同学们的互评比起自评更缺乏信心。于是,现场有做艺术批评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并以此带动学生之间的互评。虽然互评在史论系的学生中零星出现,但是让史论系的学生们知道,互评是一个批评意识生产的开放空间。  由此可见,创作、自评和互评三者形成的一个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由不同的知识结构建立的艺术批评方法论。这得益于把艺术创作纳入艺术批评通识教育的一种尝试,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艺术批评的通识教育所涉及的面很广,史论系的学生不仅需要艺术专业知识的体验,同时也需要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介入,有可能生产出艺术经济学的批评方法论、艺术社会学的批评方法论等等,未来学科交叉使艺术批评呈现多元的态势。当选择“国宴”概念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批评的话题,是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诸多的问题视角。批评意识有来自历史学、文化学或者其他。现场艺术的主题“国宴”,它是一个彰显文化批判维度的时空概念。利用“国宴”的话题做一个古今中外纵横性的探讨,发现并反思中国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生成以及所遭遇的问题。现场艺术与批评中参与者的角色,既是艺术家也是批评家。史论系的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图像的生产,语言的表达,传递文化态度中的批评立场。当把主题为《国宴——以自助餐的方式》现场艺术与批评作为当代艺术批评课程的教学实践,目的还是想激活史论系学生们潜在的批评思维的能力,建立文化批评意识的自我成长的一个平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