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晚8时,贵阳东隅的贵州画廊,随着最后一批参观者恋恋不舍地跨出大门,历时16天的徐悲鸿纪念馆馆藏徐悲鸿、齐白石绘画精品贵阳特展之徐悲鸿绘画精品展部分告一段落。此次画展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画廊,驻足欣赏。人们不仅为特展的60幅徐悲鸿绘画精品呈现的精湛技艺所震撼,被大师遗孀廖静文女士对先生终生不渝的真挚爱情所震撼,更被这位中国近代画坛上最具影响力大师的拳拳爱国心、浓厚的人文精神所震撼。 目睹真迹深深震撼 时隔60余年,当曾经的西南偏远小城贵阳,如今的时尚之都林城与徐悲鸿重逢,贵阳人感觉到的是熟悉的陌生。熟悉的,是徐悲鸿代表画作《奔马》,频频出现在无数招贴画、明信片、邮票,甚至温水瓶等器皿上;陌生的,是大师画作的精髓得见者寥寥无几,对其了解仅如管窥一斑。 9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幼子徐庆平先生在画展现场告诉人们:“这次在贵阳参展的父亲作品,全部是父亲的代表作,张张是精品。《九方皋》、《船夫》、《泰戈尔》、《山鬼》等,都是父亲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当贵阳人终于能在咫尺间一一端详大师作品“真面目”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被震撼了:有的人,在画前一站就是半天;有的人,看一遍不够,回头又再看一遍;有的人,激动地把观后感写下来。观众邱宴冬留言说:“小时候便看过大师的印刷品,30多年过去了,终于目睹真迹,震撼依旧。素描的精准,动物造型的逼真,尤其是动物肢体的刻画苍劲有力,大师毕竟是大师,永远让人仰息。”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李波说:“看到大师的作品,心情十分激动,画家的伟大是灵魂,画是为民族精神而作。”来自贵阳实验小学的冯伟奇说:“大师之作,无与伦比,心潮澎湃,不虚此行。” 生死相隔挚爱不变在特展的前言中,85岁的廖静文特别写下:“贵阳——我在你的注视下,曾把我的一生交给悲鸿。”因为,贵阳是徐悲鸿与廖静文都很有感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订下终生,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仍像当年那样穿着大师喜欢的紫色衣服,廖静文回忆在贵阳订婚的美好岁月时,竟然双泪长流,好半天才平静下来。她告诉记者,因为她与徐悲鸿年纪相差28岁,徐悲鸿前妻阻挠,他们的恋情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1944年,为了说服在贵阳的姐姐,她和悲鸿从重庆来贵阳。当时,正是除夕,徐悲鸿为了如约赶到贵阳,独自离开抛锚的汽车,“一个人在黑夜、雨水、泥浆中步行了40华里”赶到等他到来的廖静文面前。终于感动家人,同意两人在贵阳订婚。 廖静文说起订婚仪式上的一个细节。“记得吃饭时还订了一个很大的蛋糕,我切蛋糕时,一下子切成了两半,然后再一块一块切细。悲鸿就说我切得特别绝。我当时就猜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后来,我跟悲鸿只有10年他就死了。我当时真不该把蛋糕切成两半!”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之后她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一走50多年,徐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我现在还在上班,不是为了工资,是为了保存悲鸿的作品,到国外、到全国各地去展览,是为了宣扬他的精神,实现他生前的艺术主张。悲鸿58岁就死了,死时是睁开眼的,他不该那么早死。那个时候还没有治疗高血压的药。我现在都85岁了,如果我和他的年龄调过来,那多好呀!我现在晚上还常常叫他的名字。悲鸿,我不能遗忘他,真正的爱情是不能遗忘的。” 廖静文一生的经历似乎就是如此简单:爱上了一个人,并为这个人守护了大半生的画和收藏。这两件事,实实在在地填满了她的人生。廖静文说:“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50多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大师精神代代相传今天,我们该如何认识徐悲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徐悲鸿?他的魅力在哪里?徐悲鸿幼子、徐庆平先生说:“父亲的作品,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绘画中有非常强烈的人文精神。”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眼中,大师的画,无论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画,徐悲鸿无所不能。除了马,徐悲鸿所画的牛、猫,甚至蝉都那么精彩。每一幅作品里贯穿了对社会的关怀。贵州画院常务副院长陈争说:“看画展,又一次感受悲鸿大师的人格魅力。他的作品具有时空穿透力,因为他作画的动机和创作灵感,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这就是徐悲鸿作为一代巨匠的伟大之处。” 而在普通市民眼中,大师的墨迹是如此珍贵。许多人是携家带口来看画展的,有的是夫妻二人,有的是一家三口,有的是三代同堂。虽然不懂画的技巧,但许多观众都觉得徐悲鸿的画有看头,人像都那么栩栩如生,动物都那么生灵活现。《负伤的狮子》、《九方皋》……再看大师的题词,一幅画作后面的故事也能一目了然。“大师是个爱生活、关心百姓疾苦、爱国的好画家。”一位观众这样说。 9月26日,廖静文女士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徐悲鸿时,为徐悲鸿写了一张悼念卡:“亲爱的悲鸿,你的作品在贵阳展览受到热烈欢迎,你去世54年了,但你的作品和你的精神与人民同在,它们不会死亡的,你微笑吧。”(信息来源:贵州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