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篆刻边款艺术及刻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5
核心提示: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
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边款艺术的发展与石质印材的发现、应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隋唐宋元时期,官印边款之所以文字简短,可能所用质地坚硬的金、玉等印材有关,与当时印章仍以实有关。而随着印章至明清时已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t艺术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可以这样认为:边款艺术几乎是与流派印章的兴起步的。明代的文彭、何震在这一领域内是杰出的拓贵了邓石如、丁敬之后,历代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以用刀风格及种类的变化而各显神通。这一时期的边款风书水准之高,堪称空前,并因此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荣局面,成了边款艺术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 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在用刀上有单刀、冲刀、切刀及冲切兼用之别,在书体上融真草隶篆、一体,在风格上雄强与婉约并存,在内容上则由作者单刻印的年月和署名,发展为或有感而发,或叙事抒情,考辨,涉及面极其广泛。这样,边款就成了一门集书法章法、绘画及文学、史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边款刻法] 先将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涂一遍,这样能看清用刀的效果。如刻一面边款,应当是刻在印面的右边,盖印时其款就在左边,这样只要根据边款方向也可以避免印章位置盖颠倒。 具体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点”以刀上锋侧势切刻,“横”以刀锋由右向左下行刀,下刀时略重,“竖”下刀时略重,“转折”一般单刀刻,转折处分两刀完成,有时看起来像一刀。懂得单刀楷书边款刀法后,多临多练即可掌握。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邓石如、吴让之,魏碑可取法赵之谦,篆书可取法吴昌硕诸家。 印款的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字可记事、记兴、记时,也可发表艺术体会与见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与形式要考虑与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边款拓法] 先将印款面擦干净,然后用毛笔醺水涂石面使其微湿,水中也可以加少许浆糊。然后将连史纸(或薄而匀的宣纸)蒙在石上,正面朝上,这样纸贴石面部分全湿。然后将拷贝纸覆盖在连史纸上,用棕帚在拷贝纸上刷,开始要轻一些,不能因湿而把纸穿透。换纸仅覆在上面按擦,使连史纸完全陷进边款字口内,锋芒清楚,然后用拓包上墨。其墨必须是新磨的墨或新鲜的墨汁,不能用宿墨。拓包要少蘸墨,使其受墨平匀,可先在纸上试一试(墨不可太浓),然后在纸上快速地拍打(不能平拖),墨色逐步加深。墨色浓厚发光的称“鸟金拓”,淡墨浅浅地匀拓的,称作“蝉翼拓”,但都以字口清晰为要点。拓好后等墨干即可将连史纸揭下,拓款就完成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