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初到上海时,靠收购上海一些造船厂的造船板余料,再卖给台州的造船厂以赚取差价。他的第一趟生意,就赚了5万元。1992年,他转变思路,一改以前的方式,利用几年来积累的良好客户资源,开始直接为上海的造船厂配送钢材,完成了由下游客户到上游客户的角色转变。
他的第一笔生意,是为上海的一家大型造船厂供应质量上乘的数百吨钢材,厂家很满意。随后,对方要求继续供货,数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几乎每次进货都是几万吨。林华抓住时机,迅速联系钢铁生产厂家,并将范围从上海扩大到全国。国内一些大型钢铁生产厂家为打开新的销路,也源源不断地将钢材发给他。
1994年,林华创办公司,专门从事造船板钢材贸易。在钢材贸易中,林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现在,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3亿元。
林华是一个商人,但从记者的采访中,他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身上透出的艺术气质。他给记者透露的从商经历,其实很简单,他的话题中透露的最大兴趣爱好是他的收藏。
说起古玩收藏,林华滔滔不绝。他说他结缘此行当,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华认识了他的入门老师胡师傅。当时,胡师傅在上海老街开了个古玩铺,林华在生意的闲余时间,喜欢到古玩市场逛逛,看到那么多人对那些古旧的玩意有兴趣,林华觉得很奇怪。于是他也想对此多了解了解,看看其中究竟有什么好玩的。热心的胡师傅见林华好奇,就给他讲关于一些古玩的故事。林华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三天两头往胡师傅那里跑。年过花甲的胡师傅也不厌其烦,教林华一些识别古玩的知识。后来,林华干脆拜他为师,一心向胡师傅学习。过了不久,林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着师傅到全国的很多古玩市场走了一圈,也不买任何古董,就是跟着师傅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华对古玩的兴趣逐渐浓厚,古玩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开始明白“三代器”、“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等行话的含义。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随师傅下海玩起了收藏。时机成熟后,林华在上海的古玩城开了一家古玩店,给它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林隐轩。
采访时,林华饶有兴趣地带记者去参观他的林隐轩。走进林隐轩,就像步入了一个艺术博物馆。店里摆满了古代瓷器、书画、竹筒、雕刻,坛坛罐罐多得甚至连每个角落都不放过,让人目不暇接。林华说,从办林隐轩的出发点来说,就是为了给志同道合的朋友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以这个平台为窗口,吸引更多的古玩爱好者,让林隐轩成为一个古玩爱好者的沙龙。
经商出身的林华在玩收藏时,具有与生俱来的商业眼光。他的藏品绝大多数来自拍卖行,几年前以170万元拍下的两幅吴昌硕画,经估价现值已达300余万元。林华还有很多很少示人的珍品宝贝,他最爱不释手的是一件清朝外国进贡的怀表。这是一件贡品,保存了200多年,到现在走时仍然精确。林华在9年前以12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怀表,现市场估价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好几倍。
从林华不厌其烦如数家珍的介绍中,记者看到了他身上很多吸引人的优点。他的热情能让大家感受到他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大度与爽朗,他的优雅能让大家感受到他独特的艺术品位。沉浸在古玩圈子里的林华能深深体会到收藏艺术品的无穷魅力,繁忙的生意之余灯下赏古其乐融融的欢欣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
作为一位商人,打理自己的生意仍然是林华的第一主业。1989年,林华三兄弟来到上海,骑着自行车到一些造船厂收购余料,然后贩运到台州,赚取其中的差价。当时3个人在上海的偏僻地带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老房子,桌子都放不下一张,吃住都在里面,晚上收工回来算账都是趴在床上进行的。白天,他们在外面一跑就是一整天,一脸灰尘回到住处都是深夜了。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创业激情,他们靠着吃苦和诚信的精神,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他们的业务不断扩大。1996年,林华创办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钢材贸易。10多年过去,林华和他的公司已在业界享有盛誉。
2006年,为响应家乡“回归工程”的号召,林华投资9000多万元,在椒江解放北路建一家集餐饮、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酒店。现在,新建的锦都大酒店已经开始营业。林华还打算近期回台州再创办一家集团公司,来经营他熟悉的物流产业。
林华,椒江人,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中福古玩城林隐轩董事长、台州锦都大酒店董事长、上海台州商会理事、上海椒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人生感言
拥有现在的事业,我们付出了很多艰辛,要懂得珍惜。人不能没有精神生活,当物质生活充裕之后,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随之提高。
家乡寄语
在外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回报家乡是我们每一个在外台州商人的责任。台州的投资环境现在很好,我们回乡投资的商人要把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