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后起之秀景泰蓝:未来价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7

图片摄于观复博物馆

近年来,受文物回流浪潮影响,景泰蓝精品也随之出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渐渐被藏家所关注。绵延千年,景泰蓝早已从皇宫腹地的深宅大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的厅堂书斋。但与瓷器、玉器相比,人们对景泰蓝的了解相对较少,其收藏和拍卖价格还较低,上升空间很大。

    身价不凡的景泰蓝

    去年上半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了约合人民币6500多万元的高价,刷新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去年11月4日,国内首次推出的掐丝珐琅器专拍中,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以369.6万元成交。不断创出高价的“掐丝珐琅”乍听好像很神秘,其实它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景泰蓝。

    那么为什么在拍卖时,对它不直称景泰蓝,而称之为掐丝珐琅呢?其实这并非故作神秘,而是将之与如今工艺品市场中大量且廉价的用机器等先进生产工具制作的景泰蓝区分开来,主要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的掐丝珐琅器。

    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入,当时称之为“大食窑”器,我国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

    中国的景泰蓝与欧洲的“画珐琅”同属珐琅艺术,但两者截然不同。欧洲画珐琅是将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过烧制后显色,而中国景泰蓝的各种纹饰则是用铜丝,手工粘在铜胎上,费工费时是前者的很多倍。

    但无论哪种说法,景泰蓝最初是宫廷御用品的身份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掐丝珐琅器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有限,而且多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贾之珍藏。当时的工艺极其繁复,须经过锤胎、掐丝、填料(珐琅釉)、烧结、磨光、鎏金等多项工艺,每项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可疏忽,否则就会报废,前功尽弃。尤其是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的瓶件等,制作难度很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在当时一件上档次的掐丝珐琅器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几乎无可估量。而且当时的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亦有用金、银为胎的,珐琅釉多系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还须鎏金工艺,耗金量亦大。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成本,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因此,一直到清初都是被宫廷垄断,全世界几千件而已,国内民间几乎没有,一件掐丝珐琅的成本相当于几十件官窑,身价不菲也在情理之中。在中贸圣佳2002年秋拍会上,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开光御制诗句方壶,成交价仅为55万元,而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这件物品成交价则为190万元,升值幅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经历600多年的描摹、烧制,传统的工艺师们慢慢将景泰蓝从器物的代称升华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这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将中国工艺史上最牛气的两件东西——瓷器和铜器完美结合。

    景泰时期最美

    老北京们都知道,正对着天坛的是一条被命名为“景泰路”的街道,而在这条路上便坐落着当今规模最大的景泰蓝生产工厂——北京市珐琅厂。

    景泰蓝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到了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景泰皇帝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所以在景泰蓝烧制成功之后,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景泰年间,宫廷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御用监,出品在质料上取得空前发展,炼出许多新的釉料色。工匠经实验烧出一种极透亮的蓝色釉彩,那是一种完全来自天然矿物质的松石绿,现已很少见,但铜胎掐丝珐琅的另一名称景泰蓝从此广为流传。

    景泰皇帝在位时间不足7年,却已改制了不少前代遗存的珐琅重器,从而获得“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可与永乐之漆、宣德之炉、成化之瓷相媲美。在清代的著录中大受好评,在收藏市场上,它们也是佼佼者。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一件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纹盒以1057.25万元成交;中贸圣佳去年秋拍中,一件明景泰年间景泰蓝多穆壶以369.6万元成交。

    明代景泰蓝以“宣德”“景泰”时期为代表,风格浑厚有力,自然豪放,简朴典雅。这个时期的景泰蓝风格特征已形成。就品种来讲有炉、瓶、盒、碗、盘、鼎、熏等器。在造型方面有多仿觚、尊等青铜器或瓷器的造型。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胎型上设计的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和番莲等。纹样加工的方法有凿胎、掐丝的区别。一般大件的器物,铜活浑厚,镀金灿烂。故宫内藏品多有款识,如在器型的底足内,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的楷书体或篆字款识,与当时的漆器填金刻款、青花瓷器款以及“宣德炉”款相近似。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就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掐丝珐琅的工艺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创造出许多新的色釉,仅蓝釉就有铬蓝、天蓝、宝蓝、透明状的普蓝、粉青、金色等,还有桃红、墨绿、粉绿、淡绿,以及黄、白、紫等多种颜色。釉质优美沉着,尤其是蓝釉,更有一种宝石般的美感,当时的器物多以这种蓝釉为底,创造了景泰年间以蓝为主的风格。

 

图片摄于观复博物馆

 

  乾隆时最贵

    景泰以后,掐丝珐琅工艺品种的花纹更繁、釉色更多、工艺更细,到乾隆时期景泰蓝进入了一个辉煌阶段。乾隆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除继承明代的制品外,还出现了犀、象、羊等造型。珐琅器出现新的繁荣景象,宫廷中陈设的大屏风、宝座以及成组的佛塔,都是前所未见的新产品。另外,还制作大至丈余的屏风,小到仅寸许的轴头,以及日用的桌、椅、床、楹联、插屏等。而且工匠们开始把古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巧妙地运用到了掐丝珐琅的纹饰中。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便是以唐代大画家韩干的《明皇试马图》为蓝本烧制的。

    乾隆皇帝嗜古,所以常要求把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运用到珐琅器的制作中。而且他对明代景泰珐琅的特别喜爱,给予了其很高的评价,因此仿造“明代御前作坊之珐琅”成为造办处珐琅作的重要项目。乾隆年间,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随处可见,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这足以反映出乾隆对“景泰御前珐琅”的重视。

    作为景泰蓝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清乾隆时期的作品也是价格不菲。1932年11月一位英国人花50英镑从一家古董店买下一款清代乾隆年间作品景泰蓝缠枝莲纹龙柄尊。2004年,马未都在一场拍卖会上以3.5万英镑拍得,比先前涨了700余倍。此后,它每年的增长率都维持在9.0%以上。去年6月在巴黎佳士得上拍的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被著名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以6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529万元)的天价收入囊中,一举刷新了掐丝珐琅器世界拍卖纪录。随之带起海内外收藏市场上掐丝珐琅器的热潮。对掐丝珐琅器来说,年代十分重要,清乾隆以前的掐丝珐琅器,基本上都是宫廷品,投资价值很大。器型对于掐丝珐琅器的价值也有影响,由于人物、动物等掐丝珐琅器的成形难度大,所以收藏价值高。器型对于掐丝珐琅器的价值也有影响,由于人物、动物等掐丝珐琅器的成形难度大,所以收藏价值高。

    业内人士认为,乾隆以前的宫廷掐丝珐琅未来价位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国际市场上的买家都是一些像埃斯肯纳兹这样的收藏界风云人物和著名的艺术品基金机构,国内的大投资机构、大藏家也已经开始着手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