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大师杨仁恺独家授权上海古籍出版社倾力打造 全新彩图典藏本《国宝沉浮录》出版
杨仁恺先生的《国宝沉浮录》,自1991年初版以来,至今已过16年,其间共有3个版本问世,分别是1991年上海人美版、1999年辽海版和2001年台兰版。作为一部以故宫散佚书画为研究对象,集纪实、研究、鉴定、赏析于一身的巨著,《国宝沉浮录》自问世以来,就在海内外学术界、收藏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杨仁恺先生是故宫散佚书画搜寻整理工作的亲历者,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随着本书的出版得以公之于世,这些材料的公布,给书画研究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故宫散佚书画的关注和寻访,更使得《国宝沉浮录》成为一部难得一见的文物题材的畅销书。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得到杨仁恺先生的独家授权,隆重推出全新修订的彩图典藏本《国宝沉浮录》。
九十高龄最新厘定
《国宝沉浮录》的成书,经历了30多年的艰辛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杨仁恺先生受命清查伪满皇宫流散书画文物,其间接触了大批当事人,留下了厚厚的原始记录。从此,杨仁恺先生与故宫散佚书画结缘,踏上了毕生访求、研究它们的道路。书的初稿在“文革”之前就已基本完成,十年动乱中,书稿曾一度被查抄,后经杨仁恺先生坚持抗争才发还。在辽东山区的农村里,杨仁恺先生就在“劳动改造”之余,凭着记忆对书稿进行修改补充。“文革”结束后,杨仁恺先生的学术生命焕发了青春。1983年由杨仁恺先生等7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开始了长达8年的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程,行程数万里,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共过目书画作品6万多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借讲学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多次赴国外参观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私家藏品,对流失域外的佚目书画得以寓目,并认真加以记录和研究,这些都大大充实了书稿的内容。此书1991年在上海人美出版后,修订增补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之后每次新版都有新的资料补入。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彩图典藏本,又增补了杨仁恺先生在辽海版之后陆续搜集到的最新资料,增加了不少章节。
资料囊括考辨权威
《国宝沉浮录》不是书画著录,也不是资料汇编,更不是回忆录。此书按照历史进程,以事件中的人物活动为经,以对作品的历史艺术分析为纬,见人见物,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著录或笔记,科学性、学术性、可读性兼顾。杨仁恺先生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故宫散佚法书名画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考辨和研究。在长期的书画鉴定与研究实践中,杨仁恺先生形成了严谨、务实、厚积薄发的治学风格和宽广的学术研究视野,他始终把书画作品的真赝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从基础做起。他敢于坚持己见,对于一些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如自己确有把握的,一定坚持到底;尚无确凿证据的,也依据自己的研究作出合理的假设,决不含糊其辞、一笔带过。如对《簪花仕女图》、《茂林远岫图》、《欧阳询千字文》、《梦奠帖》等的研究,都是如此。在这种坚持中,杨仁恺先生对于书画国宝的执着挚爱显露无遗。他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也不掺杂任何个人恩怨,完全是为了对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负责,对后世子孙有个交待。
三百彩图神韵毕现
《国宝沉浮录》作为一部以古代书画为研究对象的专著,配图是必不可少的,图片能让读者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国宝沉浮录》自出版以来,各个版本均有配图,上海人美版、辽海版都是黑白图,台兰版则为彩图。以往这些版本,黑白图固然令人有雾里看花之憾,即便是彩图,也因为当时条件所限,质量欠佳。总之以往的版本,在图片的质和量上都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得这部皇皇巨著留下些许缺憾。此次出版的彩图典藏本,共挑选了近三百幅精美绝伦的图片,且经过了极为严格的校色,质量远远超过以往版本,印刷效果可谓神韵毕现。虽然不能将所有散佚书画国宝囊括,但其中最著名、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已悉数收入,读者不妨把它看作一部古代书画图录的精选集。其中有些书画精品是近年刚在拍卖市场上露面的私人藏品,以往绝难一见,读者此次正可大饱眼福,将这些煌煌国宝尽收眼底。
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次花大力气编辑出版杨仁恺先生的这部巨著,就是要把它打造成一部精品,使其成为集权威性、实用性、鉴赏性、典藏性于一身的古代书画研究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