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29日,“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龙泉寺闭幕,本届研讨会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中国画学会和书画频道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围绕“中国画学的体系及传承发展规律”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如何将经验主义的中国画学,转化为理论体系更加严密的价值判断系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绘画进入世界美术对话的理论基础。 因此,雅昌艺术网特别专访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先生,探讨中国画学在新时期的理论重建。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中国画的命名是以民族身份,而不是以油画、雕塑这样的材料呢?这里的民族身份认同有哪些意义? 薛永年:这样取名字,是周恩来总理为了这个画种的民族身份。强调民族身份是极为重要的。 就是要强调它是中国传统一脉相承的国画。为什么这样?就是要强调民族身份,为什么强调民族身份?是因为当时民族背景,这个背景是西学进入力量非常大,要使得民族身份不被完全消灭,要有民族的特点,所谓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性,强调这个因素,所以就要叫中国,就会和传统相连续。到了五十年代都叫北京中国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现在改成画院了。当时是很明确的。新中国的政府命名为“中国画”,从另外一方面作一种制衡,政府支持叫做中国画院,本质来说还是强调民族性。 雅昌艺术网:放到当下,85新潮现在又过去三十年了,在当下的中国这种语境下,我们来提命名为中国画或者是国画,这种民族性是否还有当时的意义? 薛永年:马振声院长在参事室主任王明明的安排下,作为一个参事室调研项目,他带领我们去进行了以此调研,发现现在中国画问题极为严重,中国画的特点被埋没了,在学校教育里边也跟别的画种很接近,在这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文化的多元化就应该使原来有民族的东西中国画继续发展,不能削弱,而是作为一种平衡。 雅昌艺术网:是要守住中国笔墨的底线? 薛永年:不光是笔墨,是精神,是文脉,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方讲改造世界,改造到现在发现还要注意生态,可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就两面,既要改造,还要适应,两面性有它的合理因素,这个在画里也是有反应的,不是只能画都是改造过的才好。改造过的景观和没改造过的原生态都可以画,不能因为中华文化属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就一切否定。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挖掘的,他本身有一种超越历史阶段甚至于超越地区的普世价值。 雅昌艺术网:因此,我们强调中国画的命名,是我们有意识对文化的断裂的一种接续? 薛永年:做出这样建议和决定的人,是基于二十世纪的特殊情况,不是反对中国画要发展。中国画要发展这毋庸置疑,是说不要发展得没有中国的特点了,这是一个基本原则。靳尚谊先生做油画奖评选,提到现在中国画有的追求油画,你能画得油画那么好吗?你可以画得很细,但你那个是水墨的,水墨的特点为什么不发挥而要向油画看齐呢?他都提出这个问题。中国画作为一个品种,有工具材料上的特点要发挥,另外作为中国文脉相联系的,中国的那些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的一些特点也要保持,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但是我们往往一种会过于保守,说不要发展,一发展就都没了,还有一种说法要跟其他的,你要科学,别的绘画工具材料,你加了一个中国的,根本手法就不对,其实有一些事情比较复杂。要看怎么来做实际,对艺术的发展有力,才保障了艺术的生态。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国画,先把中国画自己研究明白了,才能跟西方有一些对等的对话的关系,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呢? 薛永年:这个研究不要在别人的覆盖下,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实际上你可以有所发现,是外国朋友没有发现的,如果都在西方研究覆盖下的思想,最后你是他的传承人,他的认识由于受到环境的、文化的种种制约,可能会是有局限的。 当下中国画的研究很不够,比较冷静的人才能够这样来思考中国画的问题,多数人都是赶浪头,讲时尚。不能对多数人的追求妄加指责,但是一定要看到里边有浅薄之处。、未必画价天下第一,画就是天下第一,要有冷静的人专门从学术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可能会使我们能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