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访谈 » 正文

水墨“幻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0
核心提示:(李华弌《山景》 2010年局部)  这是沈揆一教授首一次在北京798策划水墨艺术展,之所以选择在798,因为这里是北京最国际化的艺
(李华弌《山景》 2010年局部)  这是沈揆一教授首一次在北京798策划水墨艺术展,之所以选择在798,因为这里是北京最国际化的艺术区,这里也是当代艺术汇聚之地,这也为他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奠定了基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向来自中外的观众呈现这场展览。  2007年沈揆一策划了成都双年展,双年展的主题是“重新启动”,展览选择的都是水墨艺术。去年年底,他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展览“何不水墨”。此次在蜂巢艺术中心进行水墨艺术群展,也带来不同世代的水墨艺术家的作品。  “上世纪初我们的艺术家和学者就已经认识到中国画必须要革新。”沈揆一说,“是从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还是从西方艺术中有所引荐。但革新的根本就是如何能使艺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认为,水墨画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媒介材料的局限性,但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的革新。对于水墨艺术的未来,长期在中美之间往来、对东西方艺术脉络都深有理解的沈揆一态度乐观,他说,“纸和墨的可塑性得到极大的开拓,也可以运用水墨性的语言做摄影、装置或更多形式的艺术。现在水墨和其他媒介一样,可以创造出具有当代性的作品。”  为什么将这次水墨展览的主题定为“幻象”?  这个展览参展的艺术家年纪最大的生于1947年,一直到80后也有,但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年龄段, 40、50和60年代的为一段,生于70和80年代为一段。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生于前一年龄段的艺术家们的文化认知和体验接受基本上是以文本为主,偏重于文学和语言文字,属于形式和辩证逻辑范畴;而70和80年代的则更多是以视觉图像为主,电视、电脑、网络和动漫图像的普及,使他们的文化认知和接受更多地建构在虚拟的视觉体验上,基本上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背景。参加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们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他们作品基本上都是具象的,但都具有某种梦幻般的、超现实的虚拟感,这也就是展览主题“幻”和“象”的来源。这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不仅在水墨艺术中。我从2007年开始做当代水墨展,就是想告诉大家,水墨艺术也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不因为艺术家选择了这个媒材,作品就是传统的,和当代艺术没关系。  比如关于李华弌的作品评论,大部分人认为李华弌是一个宋代山水画的传人,但是你在文章里说,他看上去是受到宋代山水的影响,但其实内在是解构和重组了“山水”?  是的,李华的画一看上去具有很强的五代李成、巨然或北宋范宽的画的感觉。北宋山水里的一些基本元素他都有——树、石、山、水、雾、气、纪念碑式的崇高感,具有宋代山水非常精美、经典的感觉。但是你走近细看,你会发现他在细节的描绘中并没有采用宋人的皴法,而大量地运用线条勾画。在构图上把北宋山水中的基本结构完全用解构的方式打散,再加以重新组合,因此他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超现实感。他运用的其实是非常现代的观念,运用的手法也没有一样是宋代山水里可以找到的。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