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腿欧巴李敏镐,到外星叫兽都敏俊,再到娃娃脸暧男宋仲基,这些年妹子们换过的韩剧老公不知凡几。与这些只能红3个月的韩流国民老公相比,中国古代的“艺术明星”董其昌、唐寅、仇英等人却在17、18世纪的日韩艺术界流行了百年。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不但是东亚文化圈的主体文化的代表,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所谓“先进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了学到先进的文化,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在15至19世纪期间,不间断地与中国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 2016年11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馆合作举办的“东方画艺——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展在国博亮相,这是第九届“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期间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览的又一个重要项目。展览从三馆的藏品中分别精心挑选了中国明清时期,韩国朝鲜王朝时期,以及日本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画作品共计52件(套),向我们展示三国绘画的民族特色与相互间的关联和影响。 【中国与朝鲜的绘画交流】 中国与朝鲜的绘画渊源由来已久,早在公元541年,梁朝就曾向百济派遣画师传授技艺,高丽王朝时期,每当外交使团出使宋朝时,总会在其中安排画师随行,以更观摩和学习宋朝的绘画技艺,同时求购古代中国绘画精品回国,以供人们学习。恭愍王《天山大猎图》(注:原画破损严重,上图为电影《霜花店》道具) 到了元代,中国与朝鲜的交流更加频繁,这与高丽王朝后期的一位君主恭愍王有极大的关系。恭愍王12岁时就到元大都生活,10年期间学习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绘画和书法尤为精通。此外,他还娶了一位元朝公主作为王后,并带了大量字画典籍回国。虽然作为一位君主恭愍王不够称职,但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的成就足以名载史册。在绘画之外,他还摹仿我国两宋体制,设立了专门的国家绘画机构“国画署”,通过考试,在全国知识分子中选拔画员,培养了大批画家。“国画署”画家的任务主要是描写先王的御容、花木鸟兽、胜景名胜等。 到了明清,与朝鲜王朝的绘画交流主要通过艺术书籍把古代中国的绘画及画论带回到朝鲜王朝进行传播与学习。由于当时的明清绘画界文人画风占主要地位,所以朝鲜王朝的绘画艺术受中国的文人画风影响也最为深远。 改良中国南北宗论,形成“真景山水画” 中国明清的文人画理论最核心、影响最广的当属明末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17、18世纪,朝鲜文人画家在接受中国南宗画风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真景山水画”。顾名思议,“真景山水” 不同于中国的山水画创作中的散点透视,而是结合了西画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布局,完全采用对景写生和焦点透视的方法,尊重现实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本来面目,真实地表现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郑鄯《松下白马图》18世纪 “真景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安坚、金明国、郑鄯、金弘道及姜世晃等。郑鄯,字元伯,号谦斋,生于1676年,早年受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影响,中年后逐渐摆脱这种影响,游历全国的名山大川,开始实景写生,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画法的“真景山水”,代表作有《金刚山图》、《仁王霁色图》。“他根据朝鲜山水的特点,使用垂直线条的多层斧劈皴法,形成朝鲜王朝山水画的个性。”韩国美术史学者安辉浚在《韩国绘画史研究》一书中对郑鄯这样评价:“郑鄯广泛地接受到南宗山水画风的影响,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画风,创作出真景山水的画风,因此被视为是使真景山水画与南宗画得到普及的画家。”姜世晃《自画像》1782年 姜世晃是一个文人画家,诗、书、画都很擅长,代表作有《碧梧清暑图》、《白石潭图》,他一方面热衷于对表象世界的再现,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对空间、氛围和山水比例关系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