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1867-1926年),字刚甫、湖民,号蛰庵居士,揭阳棉湖(今揭西)人,光绪进士,官至度支部右丞。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蛰居天津杨漕。民国政府曾3次聘请曾习经出任财政部部长、广东省省长之职,他都固辞不受。他是一位颇引人瞩目的诗人,与广东籍诗人梁鼎芬、罗瘿公、黄晦闻并列为岭南近代四家。曾习经在北京任职期间,逛琉璃厂以薪俸换书,他的藏书多达数十箧十万卷,自编“湖楼书目”。 曾习经兼擅书画,他的书法,有很高的造诣,书风平正冲和、沉挚有力、质朴隽逸、雄浑庄严。他以钟繇的《宣示表》作为书法的底子,致力于六朝碑版,旁及唐人写经,对张黑女有独到见解,用笔方中带圆,刚柔兼济,间参以隶意,字体扁平,稳重凝练。所书楹联,字体较小而气势沉着,结体呈横势而宽绰。由于曾习经所交往的书家如康有为、梁鼎芬、江逢辰、梁启超、罗瘿公等,对他书法的发展,特别是在融合学北碑上影响重大。 曾习经为其哥哥述经书写的墓志铭刻石,用笔沉实大度,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从《张黑女墓志》和《龙藏寺碑》中化出,是其得意之作,曾手拓一百多份分送亲友。现藏澄海博物馆的临《爨龙颜碑》条屏,虽为“意临”,却神完气足,结体方正,隶楷相兼,章法疏朗,淳朴安雅。而其所临《郑文公碑》,未拘于一点一划,却柔而能刚,大度悦人。广东博物馆有曾习经《黄庭坚诗》条屏,也源于魏碑而参己意,奇欹淡逸,似不经意却极见功力。《蛰庵诗存》一书,则是他晚年行书手迹,尤带隶味,俊逸清新,别具一格。曾习经现存的书迹以对联为主,尚有团扇、横额,对联如“独有山茶老于铁;乍拖池柳欲垂丝”和“雨装石画思苔径;夕艺熏炉捣蕙尘”等,还撰写有《曾习经字帖》。 章士钊有诗说:“二樵不出名天下,蛰庵宦游人罕知。南海潮音动虚牖,十年静写馆坛碑”。由此可见,曾习经研习碑学之良苦用心。他由《张黑女墓志》诸碑而自成一家风格,可与同时沪上的曾农髯媲美,其灵活之处似优于梁启超。潮汕地区学“黑女碑”等魏碑,能蔚然成风并且出现一些成绩卓著书家,如王鼎新等,应归功于曾习经开我潮碑学之风气。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