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校官碑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7
核心提示:全称《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   在南宋绍兴
全称《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   在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江苏溧水县尉喻仲远在固城湖(今江苏省高淳县境内)获得江南地区唯一的汉代石刻《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简称《校官碑》),碑主潘乾,字元卓,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人。此碑刻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灵帝光和中为溧阳长(故城在今江苏溧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卒后县丞赵勋及左、右尉董并、程阳等为之树碑颂德。此碑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文字多漫漶难以读识,元朝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文学椽单禧刻有《释文碑》。 《校官碑》碑文内容是记述溧阳长潘乾的品行和德政。潘乾,字元卓,在溧阳县长的任期内,“政绩卓著,泽被乡里,”特别指出的是他“构修学宫,宗懿招德”(引《江苏金石志》)他兴办学校,宣扬教化,当地百姓刻石以纪念。根据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翁方纲考:“官者,学舍之统称,潘君之职,自是县宰。东汉时不闻特设学校之官。永平幸南阳,所谓校官弟子者,学校之弟子耳。兹碑特颂其兴学之事,故其石刻于学舍。”翁方纲提出的校官即学舍的说法为人们接受,认为可信。从碑文看,我国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地方县级行政单位 ,多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啊! 《校官碑》的书法艺术也有独到之处。碑文为隶书,无书写者的题名。历代书法家在评论《校官碑》的艺术风格时,称其“厚重古朴,方正雄”。近代学者康有为在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中,以“丰茂”二字概括。《校官碑》实在是汉隶中不可多见的艺术珍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校官碑》镶嵌在溧水县中学大门内东墙上。1957年被江苏省政府颁布为省级文物。次年运往苏州市江苏省博物馆保存。现藏于南京博物馆。可见《校官碑》的艺术价值了。 溧水县博物馆现存的仅是复制品. 《校官碑》为汉隶成熟期之重要碑刻,也是江苏省现存最早的三碑之一(另二,一为吴《天发神谶》、一为吴《禅国山碑》。其字体方严古厚,多用圆笔,布局茂密,气势沉雄而有汪洋之致。清方朔跋云:“字体方正淳古,有西京(指西汉)篆初变隶风范。东京(东汉)中唯《衡方》、《张迁》二碑如其结构。”(《枕经金石跋》)杨守敬评云:“方正古厚,已导《孔羡》之先路。但此浑融彼峭厉耳。”(《平碑记》)而康有为则以“丰茂”概之. 来源:网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