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鲜于璜碑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9
核心提示:《鲜于璜碑》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熹八年(一六五)十一月立。一九七二年到五月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
《鲜于璜碑》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熹八年(一六五)十一月立。一九七二年到五月与天津武清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二百四十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有界格;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有界格。共八百二十七字。额阳文篆书十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碑,现存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鲜于璜碑》书风方整朴厚,笔法方圆结合,在存世汉碑中,与晚于它的《张迁碑》同属方笔一派而有别具特色。碑阴字大小不一,不甚工整,参差错落,近两爨书风,真率稚拙。《鲜于璜碑》的出土,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延熹八年 (165)。 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二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长 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阳文篆书碑名。碑额两侧刻青龙、白虎额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圆穿碑首阴面刻朱雀。这种以“四神”图象作为碑额装饰的现象,在汉碑中较罕见。   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卒年81岁。碑阴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阴记载的世系与碑阳有所不同,可能二者并非同一人撰写。   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来源:网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