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一词属于北方方言,似乎带点儿调侃,不够严肃。但用在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它是教师用儿童喜欢接受的语言,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励、鞭策,让他们对所学的科目和内容更感兴趣。它完全按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施行的心理激励艺术,完全不含半点儿欺骗之意。 新学期,我的幼儿书法班又增加了几位新学员。有的家长准备视听一节,然后决定是否继续学下去。小学生练书法真是太重要了,它不只是写字,他们还能从书法课堂中接受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而这些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是相当有好处的。 作为老师,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而首要的是我要让学生喜欢学,感兴趣。怎样让家长信服、学生感兴趣呢? 当然首要一步我必须讲得清,讲得明,还得让孩子听得懂,学进去。小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时我需联想生活中的实物还要加上我的体态语言。什么书面语、俗语……我都用。只要孩子听得懂,写得明白我就达到目的了。最后还要加上我的“忽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请看我的忽悠语录:“你确实太棒了!第一次就能把这一横写得这么稳、这么美。了不起!”然后我爱抚地摸摸他的小脑瓜儿。顿时,我的学生娃也觉得自己极有学书法的天赋。你不用强调他写,他都能自觉练了。“这小伙子体格长得棒,写字也大气,结构处理得好。不错!““你观察得很细,态度也很认真,你这性格特质最是学书法的料,将来极有希望成为书法家。 ”…… 听到这些,他们心里美着呢,觉得写字是一件神奇而好玩儿的事情。 那么对于写字没达到标准的怎么处理呢?光“忽悠”可不行,需要老师恰当指出。语言让学生可接受,决不可一棒子打死,让孩子对写字失去信心。例如,见一新来孩子写一复杂的左右结构字“对”,他把“又”和“寸”写得都不错,就是分家了,那就明确告诉他:“你这个‘又’和‘寸’写得相当不错了,但它俩儿是一家的,你给分家了,让它俩儿挨上成为一家好吗? ”我轻柔并微笑地对他说,他笑着答应重写了。写完又拿给我看,我微笑竖起大拇指。“嗯,这回好了,给你十朵花鼓励! ”他又恢复了自信。 每节课,我就这么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恰到好处地“忽悠”鼓励。 一个小时的写字练习对于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时间可不算短,但当我宣布下课时,那些被我“忽悠”的小男孩儿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时间过得怎么这么快啊?我还没写够呢。 ”看,我的“忽悠”成功了吧? 不可小视“忽悠”哲学,用得恰到好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为人人都需要被赏识。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