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隶欲精而密(作者:董家鸿)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4
核心提示: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论书名著《书谱》,在谈及各书体的书写要领时,曾有隶欲精而密一句。有人将隶理解为隶书,显然不妥。因唐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论书名著《书谱》,在谈及各书体的书写要领时,曾有“隶欲精而密”一句。有人将“隶”理解为隶书,显然不妥。因唐人对书体的称呼与今人不同,他们称隶书为“八分”,称楷书为“隶书”、“真书”。如张怀瓘《六体书论》曰:“八分者,王次仲造也。……可谓蔡邕为祖,张昶、皇象为子,钟繇、索靖为孙”,王次仲、蔡邕所擅皆为隶书无疑。《六体书论》又曰:“隶书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书”,真书即楷书。至欧阳修著《集古录》,明确指出八分即汉隶,人们才把楷书叫隶书的习惯改过来。 《书谱》中的“隶欲精而密”,是讲写好楷书的基本要领。精,意为工致、细密,指笔法的准确和结构的美观。楷书笔法丰富、细腻,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因此,楷书的“精”是以熟练为基础的,正如欧阳修《论书》所言:“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释“精”为“功业双绝”,“功”是功夫,“业”指取得的成果,“业”必须以“功”为前提。 “密”,指笔势紧密。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云:“间不容发曰密”。袁昂《古今书评》所说的“钟繇书意气密丽”的“密”,与窦氏所言语义相近,均指作书前笔在空中作势,落纸后笔笔呼应而不间断,这样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才能气势连贯,取得“笔断意连”、“笔断意不断”的效果,书法才有神采可言。 “精”多涉及书法的结构,比较具体,朝夕研磨或可得之;而“密”却关乎书法的气息,比较抽象,须用心领悟方能有所体会。“精”与“密”配合得当,才能使楷书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准。 为了写好楷书,古人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隋僧智果的《心成颂》,专论楷书结构。唐代科举以书取士,促使人们更积极地探索楷书技法,并撰写了大量的技法论著,如欧阳询《用笔论》、《传授诀》、《八诀》、《三十六法》(伪),唐太宗《笔法诀》(传),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传)、《玉堂禁经》(传),等等,虽多有伪托之作,却可见唐人对楷书技法的重视。此后,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著述,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帮助学书者达到孙过庭所说的“精”和“密”。这些技法论著多是细致入微的长篇大论,而孙过庭仅用两个字来概括作楷书的要领,诚可谓高屋建瓴,一字千金。 来源:网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