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颖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内容发展分项计画助理
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大观」特展,将故宫所藏之菁华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乃是千载难逢之机会,果真为「一生难遇之看」。而日前于中国医药大学,适逢台湾戴胜山房出版社举办「国宝争辉— 法书名画复制联展」,共展出四百多件中国书画名作的复制精品,与「大观」展相互辉映。
引言
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大观」特展,将故宫所藏之菁华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乃是千载难逢之机会,果真为「一生难遇之看」。而日前于中国医药大学,适逢台湾戴胜山房出版社举办「国宝争辉—法书名画复制联展」,共展出四百多件中国书画名作的复制精品,与「大观」展相互辉映。其中,半数以上所展出的书画作品,原作由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其余的百来件名作,则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丰富的展出令人目不暇给。
「原大、原色、原质地」之原则
自1970年代起,故宫博物院即与日本二玄社展开复制书画作品的合作关系,一般来说早期书画的复制出版品,只能看见等比例缩小的画册,并未能如实的复制原大比例的画作。因此,许多画面的细微之处便无从窥见,丧失美学欣赏或艺术学习的机会。
因此,二玄社首先提出「原大、原色、原质地」的原则,进行故宫法书名画的复制。当时并无高超的数位科技,需用传统相机摄入影像。故必须将作品划分成若干区块等大比例的拍摄。为此,二玄社特别订制全长5米,高宽各2 米,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并与柯达软片公司合作研发11乘14英?嫉某?蟮灼??员愣栽?鹘?械却蠓??:1比例的复制工作。
虽然,等比例摄入方式解决了影像放大时失真的现象,却也产生照片拼接的问题。一幅优良的复制作品,须完整呈现画面,就连书画材质绢丝经纬的线条,都是不能忽略的细节。因此,画面的拼接问题在制作上最耗费功夫,幅面越大的作品则难度越高。且每一个区块在拍摄时,随着时间长短灯泡本身会有所耗损,形成光照强度微妙的变化,皆会影响不同区块质感的呈现。需经反复的处理校准,才能达到品质的一致性。
而印刷同样是复制工程中的一大考验,二玄社采用高网胶印刷的方式,在CMYK四色印刷的基础上,再分解出相对应的专色,最高能做到十六或二十套色的印制。但是,此种印刷方式却无法克服「材质」问题。胶印使用水墨分离的原理,采用滚筒式的印刷,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水。然而,中国传统书画作品本身,多为宣纸或绢的材质,如遇到水则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其中宣纸更是相当会吸墨的材质。因此,胶印的方式仍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如实复制作品的细微之处,二玄社乃采用仿宣纸或仿绢的材质来代替。但在触觉方面或近看时较为光滑,易出现油墨的反光,与真正原作的材质相比仍有些微差距。
「数位珂罗版印刷」传统工艺与数位科技相结合
戴胜山房出版社表示,由于现今数位科技的发展,以及为了解决材质的问题,因此出版社采用「数位珂罗版」的方式印制作品。珂罗版(collotype)又名「玻璃版印刷」,1867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根据英国科学家所发现的科学原理,将其应用于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珂罗版印刷并非一项新兴的技术,早期书法碑帖多采用珂罗版印制。随着时代演进,将传统的印刷技术与现代科技设备相结合。
数位珂罗版主要分为「摄入影像—制版—修版—印刷」四步骤。首先,利用先进的冷光源扫描机,等比例、分区块的撷取影像。透过人工利用电脑软体加以拼接成完整图像。接着,在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层胶与重铬酸盐配制的感光胶膜,经过烘干、曝光、再从背面做短暂曝光后、水洗、干燥程序,让见光的部分硬化而构成图像。经由修版的动作,调整版面胶膜的软硬程度,最后印刷制成成品。
珂罗版印刷的特殊点,除了克服「材质」的问题,能直接印于宣纸、丝绢上外,另一特点是「没有网点」。胶版印刷原理,乃是运用大小不同的网点来表现画面,若有网点就会产生网花,有印刷感对复制画而言是最大的天敌。而珂罗版印刷,因其特殊的晒版方式,是晒在玻璃上面,玻璃本身没有网点乃是一个阶调性的物品。并且利用胶膜硬化后,细微纹路疏密的变化,精细地呈现出画面丰富的层次感。故珂罗版印刷在名作精品的复制技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期间曾透过与天津博物馆的合作,复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为其目前的代表作之一。经由馆方同意,将扫描仪器搬至博物馆进行影像摄入,而后续的制作工序,需要经验老到的珂罗版师傅的技术,与数位科技两相结合,方能达成如实复制的品质,并分别于中国及台湾两地进行。每一幅复制品至少需与原作校对六次以上,并详细记录每一次对照真迹时的问题点,反复的调整、修改、印制才能逐步完成。此一连串的过程,需花费至少一至二年的时间,方能完成一幅大型作品。而每次复制作品的数量则以五十件为原则,并非无限度的重制,故在成本与人力经费的考量下价格并不低。
古代书画之续命者
总括来说,若从保值的观点而言,复制品永远无法取代真迹。那么,为何要花费如此多的精神去复制原作? 但若从弘扬文化、发扬古典书画艺术之美的角度思考,或许复制画的价值就此而生。此次国立故宫博物院「大观」展,北宋书画特展其中三件国宝为: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及李唐《万壑松风》。此三件珍宝的并列展出更是难得一见,乃为三年轮展一次,一次展期不得超过四十天的限展作品。如此珍贵的名画,自古多典藏于帝王之家,即使近代透过展出,虽能见到画作的全貌,但基于保护画作的原则,是无法在正常室光下欣赏,更无近距离接触名画的机会。而对于艺术的学习者而言,则无缘见识名作中卓越、精湛的技法。
然而今日,透过数位科技,我们能够欣赏「原大、原色、原质地」的复制作品,更能透过网路线上观看故宫国宝书画的每个细微之处。原来,李唐的《万壑松风》是采用厚重的织绿色与苍劲的笔法,让松林、松针自墨色的山壁间跳脱而出;而范宽在《溪山行旅图》右下角的树林间,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似乎是初次感受到,如此地贴近古人,而文化艺术的种子则在其中传递、蔓延。因此,数位科技不仅止缩短空间的距离感,更在悠悠岁月中架起一座时空桥梁,让古代书画名作,于新的世代延续生命、再现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