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细说笔法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5
核心提示:邱振中先生在疏理古代的书法笔法的发展时,把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分为平动(直线平动和曲线平动),摆动(直线摆动和曲线或连续的
邱振中先生在疏理古代的书法笔法的发展时,把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分为平动(直线平动和曲线平动),摆动(直线摆动和曲线或连续的摆动),提按(垂直于纸面的上下运动),绞转(由曲线摆动发展而来)。邱氏认为,楷书出现初期还保持着丰富的使转笔法,但随着楷书的发展,使转笔法逐渐消隐,有意识的提按笔法出现,笔画运动的复杂地方转变为起笔收笔和转折处,使得笔画中段运动简单,一划而过,两端复杂,是为包世臣所说的“中怯”。对于提按的出现和对使转的代替,邱氏认为是“楷书的出现”造成的结果。 当代女书家孙晓云认为,古代笔法无提按,提按的出现与唐以后高桌椅出现,书家书写姿势改变相关,虽然邱振中先生未指出这一点,但两人所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各从一面解释了古代笔法从使转到提按的转变。 对于这种笔法的转变,是时代的必然,我们无法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回到古人的书写姿势,用古人的书写材料。楷书代替隶书消隐古法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楷书笔法渗透到其他书体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在抱怨笔法简单化和自己从小到大生活在提按笔法的环境里时,是否应该多一种理性思考呢?正如邱振中先生所指出的,笔法有它的自然进程。一定时代有一定时代赋予的笔法。晋代学童也会熟练的使用使转笔法,而现今书家学习使转笔法却往往受日常书写姿势影响,不自觉得加入提按用笔。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时代。孙晓云认为古法的使转用笔必须转指运笔,写大字就涉及腕法了,而腕法是高桌椅出现之后产生的笔法,所以写字最好要尽量接近原大。所言虽正确,但似乎有钻牛角尖之嫌。王觉斯学圣教序,写出来的却是大字,却也是使转用笔。原因很简单,用我们今天的书写姿势去写古人的使转笔法时,原大的话往往难以达到效果,因为书写姿势赋予我们的是提按笔法。而大一些的话,我们的腕却可以灵活运转,转腕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笔的灵活性,放大地写出古人的使转笔法却并不难。 可见转腕转指并无高下之分,只有古今之分。转指为古法,转腕为今法。要用我们现在的姿势写出古人的使转笔法,放大字型和运指时加入运腕是必然之法。赵松雪学王字,把王羲之的结构学的熟练到家,但王羲之的使转笔法到了他的手里却成了提按,笔画的重心由中段变成两端,这是书写姿势的影响。王觉斯同为学王,却写出了王羲之的使转笔法,这是加入运腕和放大字型的缘故。 我们时代赋予我们特定的习惯的书写姿势,赋予我们习惯的提按笔法,我们在追求古人使转用笔的同时,无法象孙晓云所要求得那样用使转笔法接近原大,但我们是否可以向王觉斯那样加入腕法,放大字型来达到古人以运指写出的使转笔法呢?我们在抱怨高桌椅改变书写姿势造成使转笔法消隐,为提按代替,或抱怨楷书笔法造成提按出现,使转消隐时,是否可以想到,古代大书家米芾,王觉斯,傅山等,也是象我们一样的书写姿势,也是生活在楷书提按笔法代替了隶书使转笔法的年代。他们能写出使转纵横的笔法,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 来源:网络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