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马克斯·恩斯特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9
核心提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艺术家恩斯特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丰
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艺术家恩斯特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丰富而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对世界的荒诞之感,汲取自日耳曼浪漫主义和虚幻艺术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氛围,令全世界惊异不已。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表现手法:他运用拼贴画、摩擦法、拓印法和刮擦法,致力于创造一个多变、彩色的虚幻世界。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1891年出生于德国古都科隆附近的布鲁尔小镇。中世纪的科隆是莱茵兰的文化中心,著名占星家亚克列巴的诞生地,有着炼金术的传统,也是充满着很多亡灵与传说的地方。恩斯特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和业余画家,他的创作给了恩斯特以一定的艺术熏陶。恩斯特在童年时受到了古都怪异传说的影响,加上自身的敏感,产生了各种幻觉。这些都成为了他日后进行幻想性绘画创作的源泉所在。恩斯特曾在书中记录过幼时体验的幻觉及特质,幻觉是他艺术表现的基础,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恩斯特还曾在波恩大学学习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艺术史、以及德国文学。他对当时新兴的精神学极为感兴趣,经常出入于精神病院,对患者进行仔细的研究。   1919至1921年,恩斯特创作了达达主义的物件拼贴画、素描以及照片镶嵌画作品。他同让·阿尔普和约翰内斯·巴尔盖德共同创作出一种“集体拼贴法”,预示出了所谓的“优美的尸体”。1920年,他遇到了保罗·艾吕雅,并为后者的诗歌创作了插图,并将未来的超现实主义者们搬上了画布《在朋友的会面中》。自1923年起,他使用“意识流记述法”进行创作,力图展示出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所谓“幻觉主题”,在恩斯特的作品中也产生了共鸣。他利用色彩和变形的手段,创造出了梦幻般的景致:“充满了植物与动物遗迹的凝结物。”同时,他还描绘被撕碎的形体,离奇的动物及幽灵般的女性形象……1925年,他首创擦印画法,用薄纸描摹出板材表面的凹槽,以此来“激发视觉的能力”。恩斯特逐步使用其他方法,创作了刮擦画、纸贴画和小说拼贴画及移印画等。1942年,当他在美国时,通过《被一只飞起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苍蝇所惊呆的年轻人》这部作品,创造出一种名为“浇筑”的技法,后来被杰克逊·波洛克所系统地使用。恩斯特还钟情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艺术和面具造型,将其形式融入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创作了如《星空下的舞者》等作品。   恩斯特首先在波恩接触到了艺术,然后在科隆参加了达达主义运动,又在巴黎投身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洪流。其独特的观念和对幻觉的追求,扩展了新的美感形式。他创作过各种理性与非理性、寓意与隐喻题材的作品,作品的标题与内容或相符或相悖:超现实的动物、人体、类人体、形体的全景直观以及陆地和天空的形态。   恩斯特早就成名,其艺术得到行家与世人的欣赏。1954年,他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大奖,从此赢得了国际声誉。他是科隆达达运动和巴黎超现实主义的灯塔,是新现实艺术的先锋之一。他一生以幻觉艺术把德国的怪异传统复制于现代。那些幻想与神话的世界,在20世纪美术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