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年画琐谈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我国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早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我国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土偶桃梗相遇语……刻削子以为人”的记载。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不能入眠。有位大臣进言:不如派武将夜守宫门,必能驱逐魔鬼。太宗听后,乃令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全副披挂,彻夜守护,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策,遂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画像贴在门上,称之为“门神”。后来逐渐成为今天民间的“门神”。 从绘画上讲,梁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算是年画的先声。 到了唐代,画目繁多,有周访的《游春仕女图》、《朴蝶图》,李嵩的《观灯图》,易庆之的《元宵图》,徐熙的《牡丹图》,苏汉臣的《婴儿对浴图》等等。特别是《婴儿对浴图》画面上的婴儿赤身腰系红肚兜,戏舞花侧,“著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言笑者,可谓神矣”。这充分证明,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年画在构图和用色敷彩上已达到相当水平。 到了宋代就有木版和雕刻年画。木版年画是具有浓厚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是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其年画更具特色。其中以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更为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评价很高。他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好在线条雕刻粗壮有力,和其它地方的不同,不是细腻雕琢,木版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先生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到了元代,年画中有了《寿星图》、《八仙图》、《松鹤延年》,而且在当时还有出售年画的交易市场。 明清两代,画家们都热衷于年画创作,年画行业大发展。从题材上分:有喜庆类、驱邪类、习俗风景类、门画类、故事戏文类、仕女游春类、花鸟虫鱼类等。明末清初,年画已经成为一种绘画体裁了。据文献记载:正式成为年画,始于清代的光绪年间,到目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我国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彩印,线条单纯,大红大绿,色彩画面十分热闹。 劳动人民总是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东西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年画长久不衰的原因。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