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泡沫止于智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43

央视播出的《当艺术遭遇市场》,直指当代艺术品的天价。

      近期的艺术品市场,萦回不去的关键词始终是“天价”、“炒作”和“泡沫”。

      8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晚间档节目《中国财经报道》以54分48秒的时长对近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做了深度报道。在这部名为《当艺术遭遇市场》的专题片里,导语一气贯注:“当天价已经不能成为它的新闻,当象牙塔成为通向财富的通行证,当画笔成为金钱的另一种注解,当有人说出了‘皇帝的新衣’成为众矢之的……”连同标题,一共5个“当”字循环往复地出现,犹如警钟长鸣。

      多位业内人士从不同视角表达了他们对艺术品市场的忧思。

      近来颇受争议的艺评人朱其认为,天价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有限:“我觉得最近1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在800万元比较合适,超过1000万元就有些离谱。因为从一个国家艺术市场正常的成长规律来说,至少要等民国初期的作品上升到一定价位以后,后面的才可以依次跟进。最近10年的作品,已经是民国初期一些大师作品的10倍,这明显违背市场规律。”在博客《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中,朱其认为,艺术品的天价源于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博士皮力表示,就画廊签约炒作青年画家这一点而言,他的看法与朱其不谋而合。

      至于画廊是如何炒作艺术品的,朱其讲了一个小插曲,拍卖会上一件起拍价不到10万元的作品,一竞标直接就有人叫1000万元。“你说哪有人那么傻……这已经是一个笑话。”

       皮力则力图从画廊与拍卖公司是否存在共谋关系的角度揭示问题所在:“一个正常的艺术市场,画廊是不能跟拍卖公司有任何业务上的交往的。全世界都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只有中国的画廊,敢跟拍卖公司坐在一起吃饭。一旦收藏家知道(画廊和拍卖公司有如此紧密的联系的话),你的市场、你的信用度马上就没有了。”

      尽管被视为艺术品市场的批判者,朱其还是表示,其实艺术品的天价对艺术圈,对收藏群体的危害并不大。“因为它的天价表演没有促使更多的收藏家去上当。但它使社会相信了这样一个谎言:‘中国艺术真的卖到几千万元’。这个危害比较大。”

      朱其所谓的“社会”,其实就是指普通买家。这个群体还很不理性,很不成熟。收藏家张锐这样描绘他印象中的国内艺术品买家,“受上午(拍到)10万元的鼓舞,下午就突破1000万元”。

      面对处于幼稚期的国内买家和市场,“许多国际炒家看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借助资本运作的方式,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品,让跟风的中国买家在天价位置上接手。日本就曾有过这样的教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痛陈利害,“就像印象派最后一定要由日本来接盘一样。因为日本人有这个购买力,他有购买的欲望,他有对这个产品情有独钟的可能性;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接这个盘,是最高价接了那个盘,后来就再也没有办法出去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最终的接盘人,应该是中国人,因为只有中国人会买中国的当代艺术品。这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规律。”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赵力一再申明的,“啤酒本来没有泡沫,倒酒的倒得不好就倒出了泡沫”。新近进入市场的买家需要学会“倒酒”,学会分析“泡沫”。

      从前业内总是说,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太小,一年几百亿元的成交额,放到沪深股市上也许几分钟就达成了;但正因为盘子小,泡沫在其中才会呈现洋洋满溢的态势。在股市、楼市之后,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或将蒙蔽并刺痛国人的眼睛。必须猛醒了。(作者:王腾飞)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