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理论 » 正文

南阳烙画简介 -美术理论 -中国美术家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8
核心提示:不用任何颜料,只需一管烙笔,顷刻之间,便可在竹木或宣纸、丝绢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各样的烙画作品来。这便是被称
不用任何颜料,只需一管烙笔,顷刻之间,便可在竹木或宣纸、丝绢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各样的烙画作品来。这便是被称为“世界艺林一绝”的南阳烙画。   烙画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以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取其相应温度进行勾、擦、点、烘,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创作出的书画作品为茶褐色,古朴典雅,精美绝伦。   南阳烙画相传源于西汉末年,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素以南阳三大宝(烙画、玉器、出师表)之首而蜚声海内外。中间因灾荒频仍,战乱迭起,人民生活自顾不暇,烙画艺术曾一度失传。真正有据可考的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据志书记载: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顿生画意,以烧红的烟扦子在烟枪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自有一种与墨水画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他喜出望外,又在其他木玩上施艺。得意之作,馈赠亲友,久之,烙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或显宦间互赠之礼品。以至作为贡品进入清宫。以后,赵又收徒授艺,世代相传。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在南阳已形成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   早期的烙画作品,多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又尝试吸收了西洋画的一些表现手法,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烙画的材料也从竹木发展到宣纸、丝绢。表现形式可以大到十几米长的巨幅壁画,小到直径不足一厘米的佛珠。   烙画操作工艺分“卧烙”和“坐烙”。前者承袭前人吸大烟烙画的姿势,侧卧操作,故称“卧烙”。这样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卧烙”沿用了60多年。到四十年代,终于有人想到了将烙笔用笔架支撑而坐着操作,此称之为“坐烙”。但无论是“卧烙”或是“坐烙”,都是采用油灯加热烙笔的方法。直到1958年,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终于应用上了现代电器,产生了“电烙”,为南阳烙画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南阳烙画可分为八个系列,20多个品种,上百个花色。画轴系列包括丝绢、宣纸和树脂布,作品主要有人物、花鸟、山水、书法,人物则多以《红楼梦》、《西游记》、《西厢记》、《三国演义》以及敦煌壁画等为主。板画系列有各类壁画、屏风、座屏、台屏和挂匾等,可反映国画、年画、工笔写意、书法、人物肖像、世界名画和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近几年又推出烙画彩蛋、贺年片、工艺圆珠笔杆,套色烙画、树脂布烙画等。   南阳烙画的图案设计也刻意求新,巧妙地把南阳的文化古迹和名人名画设计成烙画图案,画面生动逼真,人物栩栩如生,许多烙画工艺品成为国家瑰宝和馈赠国际友人的重要礼品。烙板画“江天楼阁”、“万里长城”,烙纸画“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气势雄伟,工艺精湛,分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和广交会“珍宝馆”。传统古画“八仙过海”、“红楼梦大观园”等客厅画屏,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品出国展览,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1987年3月,上千件南阳烙画作品在新加坡展销引起轰动,当地的《新明日报》评论:“以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是世界艺林一绝”。全部烙画作品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幅宣纸烙画条屏《钟馗打鬼图》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珍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行业推广 画廊共赢 美协合作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网站留言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设为主页

华夏美术网-华夏美术名家典库统一客户服务热线:15010789166

画家服务邮箱:2386688586@qq.com

(c)2006-2020华夏美术网(art6.vip)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藏宝箱(0)   
站内信(0)        新对话(0)